西安史前文化遺址 見證厚重文化(組圖)

             

西安不僅具有十三代王朝的歷史輝煌,也因其是華族的發祥地而更為矚目。

著名的中華民族源流史研究專家、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何光岳在《炎黃源流史》的「前言」中指出:華胥氏「為華夏族的最早起源,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人之名由華胥氏族號而誕生。」何光岳先生說:「華與花同,華胥氏當以花為圖騰而得名。」「華山因華胥氏所居而得名。」「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經過長期發展的一種土著文化。這個創造者即華胥氏,她用彩畫繪在陶器上,形成‘華’圖騰標誌,這與原始社會由婦女制陶相吻合。」「彩陶最早產生於華山周圍的仰韶文化,這是彩陶的發源地,然後才向四方傳播的。華山地區文化遺存正是華胥氏由甘東華亭子東遷至此而形成的彩陶文化。以此為中心,其後裔分別向四方遷徙,並與當地土著結合,形成新的部落氏族,後來演變成許多方國,共同創造了華夏文明。」「華胥氏以樺樹為社樹,故華嶺山多樺樹,是華胥部落聚居的象徵。」(見趙宇共先生《華縣與中華族名族地族源考》)

從1934年起就在陝西省的渭河流域從事田野調查的現代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從考古實物出發,認為華族是距今七千年前左右在陝西華山腳下生活的族群,形成了華(花)的意象與文化符號,華花圖騰,華花圖像,華花徽號,華花發音,華花概念,華花名稱……中國華花文化的追索在此處聚焦明顯了。

華胥氏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我們西安藍田的華胥鎮。翻開中華典籍,關於華胥氏及其兒伏羲、其女女媧的故事傳說,均有記載。先秦文集《列子》中就有對「華胥古國」的描述。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卷就寫道:「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華胥氏開始,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清朝人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稱:「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現在華胥鎮還有不少村落仍然保留著古華胥氏部落的遺存。《陝西通志》中說;「羲母(華胥氏)陵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藍田縣誌》中說:「藍田縣內有華胥陵,是稱三皇故居。」華胥鎮以北有華胥陵,緊靠村子西邊是華胥溝,在宋家村南塬有一座古廟名為「三皇廟」,曾經有石碑刻文:「古華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樣。今華胥鎮紅河下游有媧氏村,紅河在史書上被稱為女媧溝,白鹿原上的李華村原名就是女媧村。

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著名學者章太炎在《中華民國解》中有:「‘夏’之為名,實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謂之‘夏’或謂之‘漢’或謂之‘漾’或謂之‘沔’,凡皆小別而互名。本出武都(甘肅),至漢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際,因水以為族名。」「漢家建國,自受封漢中始,於夏水則為同地,於華陽則為同州,用為通稱。適與本名符會。」由此可見,「華夏」之稱得自於秦嶺、漢江。

西安周圍的考古挖掘能充分印證這些故事傳說的真實性。西安是華人的誕生地,從距今約120萬年左右的藍田猿人、老官臺遺址、洛南花石浪龍牙洞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高陵陽關寨遺址、大荔遺址,可以證明華人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少華山周圍有因華胥氏聚居和遷徙而留下的地名,如華山、華池、華谷、華陽亭、華邑、華陰集、小華山、華墅、華里、華埠、華陂、華陵等;臨潼驪山有「女媧祠」,郭沫若《重遊華清宮》詩有「老母長生剩吉羊」之句,註釋曰:「相傳女媧氏曾在此煉石補天。她死後,人們葬其於驪山之陽的白鹿原鯨魚溝北坡,屬藍田縣。又在驪山之陰筑女媧祠,俗名老母殿。」至今,藍田、臨潼民間祭祀「女媧補天」的儀式,須由女家長主持,依舊保持著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

西安史前文化是根據文物古蹟和傳說故事做出的歷史判定,史前文化在西安有這麼多的歷史遺存,而且其人類發展史與文明史的鏈條從來沒有中斷,也充分說明瞭西安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與傳播地。近幾年來,人們往往過多地關注西安周秦漢唐的歷史輝煌,其實,西安的史前文化更是西安在世界上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亮點。

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周、秦、漢、唐盛世文化在西安綻放著光彩。耳熟能詳的歷史遺存不是西安的唯一面貌,除了歷史遺蹟,像博物館類、古建類、宗教文化類、生態景觀類旅遊景區等也都是西安的旅遊品牌。但是要形成一個龐大的旅遊區域,尤其是要引起海外華人及國際的高度關注,還得依靠西安特有的大量古遺址群,即以史前文化為基地,來推動西安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

西安以其厚重的古遺址文化,即神奇的民間傳說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豐富的館藏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構成了西安文化資源的基本特徵和框架,特別是古遺址,無不鐫刻著歷史的印記。從新舊石器時代到仰韶文化、炎黃文化,直到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先民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承歷史、延續文脈的珍貴物證。

將古遺址群打造成天然博物館,統一布局,劃塊分片,線路通達,設館立碑,有物有文,圖文並茂,使既有可供瞻仰、參觀的遺址遺蹟,亦有可以閱讀、觀賞的神話傳說。西安周邊的古遺址群都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自然景觀十分優美、迷人。白鹿原南依秦嶺,北臨灞水,滻河橫亙東西,其自然風光別具情趣。著名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巨著,更使其名聞遐邇。驪山也因其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郭沫若在他的詩裡盡述驪山勝景和歷史地位。「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尤其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使驪山成為海內外遊客渴望的享受之地。鐘靈毓秀的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王維有詩句「太乙近天都」。終南山西起咸陽東至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華山其實是太華山與少華山的總稱,西嶽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雄奇險峻、華美毓秀,華人因華山而得名,華山更是我們先祖的信仰與標識。但是,華族最早的居住區域應該是在少華山一帶。

在這塊旅遊勝地中,最令人神往的還是華人的人文始祖。華胥氏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陵是全球華人的祖根所在。從華胥、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女媧既被奉為創世神、始祖神和婚姻女神,也是熔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戰勝地震帶來的洪水災害、殺死惡獸猛禽的民族英雄;而伏羲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還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為中國古文字的發端,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從而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以史前文化遺址區域為基地,以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為中心,以建設滻灞、涇渭、灃渭等新區為亮點,將自然生態與人文遺蹟有機整合,推動西安旅遊業和整個城市的大發展,西安必將真正成為最受世界青睞的國際化大都市。

            

西安史前文化是根據文物古蹟和傳說故事做出的歷史判定,史前文化在西安有這麼多的歷史遺存,而且其人類發展史與文明史的鏈條從來沒有中斷,也充分說明瞭西安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與傳播地。近幾年來,人們往往過多地關注西安周秦漢唐的歷史輝煌,其實,西安的史前文化更是西安在世界上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亮點。

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周、秦、漢、唐盛世文化在西安綻放著光彩。耳熟能詳的歷史遺存不是西安的唯一面貌,除了歷史遺蹟,像博物館類、古建類、宗教文化類、生態景觀類旅遊景區等也都是西安的旅遊品牌。但是要形成一個龐大的旅遊區域,尤其是要引起海外華人及國際的高度關注,還得依靠西安特有的大量古遺址群,即以史前文化為基地,來推動西安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

西安以其厚重的古遺址文化,即神奇的民間傳說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豐富的館藏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構成了西安文化資源的基本特徵和框架,特別是古遺址,無不鐫刻著歷史的印記。從新舊石器時代到仰韶文化、炎黃文化,直到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先民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承歷史、延續文脈的珍貴物證。

將古遺址群打造成天然博物館,統一布局,劃塊分片,線路通達,設館立碑,有物有文,圖文並茂,使既有可供瞻仰、參觀的遺址遺蹟,亦有可以閱讀、觀賞的神話傳說。西安周邊的古遺址群都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自然景觀十分優美、迷人。白鹿原南依秦嶺,北臨灞水,滻河橫亙東西,其自然風光別具情趣。著名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巨著,更使其名聞遐邇。驪山也因其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郭沫若在他的詩裡盡述驪山勝景和歷史地位。「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尤其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使驪山成為海內外遊客渴望的享受之地。鐘靈毓秀的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王維有詩句「太乙近天都」。終南山西起咸陽東至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華山其實是太華山與少華山的總稱,西嶽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雄奇險峻、華美毓秀,華人因華山而得名,華山更是我們先祖的信仰與標識。但是,華族最早的居住區域應該是在少華山一帶。

在這塊旅遊勝地中,最令人神往的還是華人的人文始祖。華胥氏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陵是全球華人的祖根所在。從華胥、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女媧既被奉為創世神、始祖神和婚姻女神,也是熔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戰勝地震帶來的洪水災害、殺死惡獸猛禽的民族英雄;而伏羲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還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為中國古文字的發端,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從而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以史前文化遺址區域為基地,以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為中心,以建設滻灞、涇渭、灃渭等新區為亮點,將自然生態與人文遺蹟有機整合,推動西安旅遊業和整個城市的大發展,西安必將真正成為最受世界青睞的國際化大都市。

本文留言

作者傅功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