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婆婆的那張400元存摺。
四川阿婆33年前存款400元現連本帶息僅835元她的教訓是堂活生生的理財課
世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話音未落,最近,成都的湯玉蓮婆婆就用活生生的事例解讀了林毅夫的話。
1977年湯婆婆在銀行裡存了當時可以買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錢,一忘就是33年。33年後,這400元存款產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間幾年需要徵收的利息稅2.36元,湯婆婆連本帶息僅可取出835.82元。此事遂在網上引起熱議。
在通貨膨脹預期再次抬頭的今天,我們能夠從湯玉蓮婆婆的事例吸取到什麼經驗呢?本報記者專訪了有關專家為讀者進行分析。
1977年:
400元夠買一套房子
湯玉蓮婆婆的400元在1977年確實是一筆「巨款」了。「當時全國人均存款只有20元。」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王燕鳴告訴記者,「1977年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是36元。」網友京東散人說:「1977年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15元足夠了。400元相當於大學生兩年的伙食費。」也有媒體報導,當時這400元,足夠買一套房子。
記者查詢了一下1978年的物價情況:麵粉0.185∼0.22元/斤,豬肉0.85∼1元/斤,北京地鐵票價0.1元,水費0.12元/噸,中華香菸0.55元/盒,茅台酒8元/瓶……
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記者計算了一下,湯婆婆當年可以用這筆錢買400斤豬肉,1818斤麵粉,727盒中華香菸或者50瓶茅台酒。但按現在的物價來計算,835.82元僅可買420斤麵粉,69斤豬肉,40盒中華香菸或者1瓶茅台酒。
有媒體用萬科的股票來為湯婆婆算了筆更「狠」的賬,「1991年萬科的配股價是4.4元,如果湯婆婆當時再添40元錢,就可以買100股。她若持股‘睡大覺’至今,算上萬科近20年以來所有的配送轉和分紅,她持有的股票市值將達到驚人的152238元(復權價),投資收益為345倍。」
專家:
錢存銀行追不上物價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嚇一跳。可為何在銀行存了33年的錢只有這麼少的利息呢?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銀行利率隨通貨膨脹率浮動,加上當時的價格補貼,利率一度曾超過百分之二十,是不是銀行計算有誤呢?
王燕鳴教授告訴記者:「當時銀行還沒有現在轉存、定投等服務,湯婆婆的本金過了定期時間之後,其餘就都按照活期利率來計算,所以利息不高。」
「中國的物價從上世紀50年代直到80年代初都是比較平穩的。1987年價格闖關之後,物價從計畫價格向市場價格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大的通貨膨脹。」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錢存在銀行裡往往趕不上物價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資源的價格重估等因素都預示著物價仍會提高,這個過程是正常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和物價都會有提高。」王燕鳴表示,「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是一個明顯的過程,所以如何規劃自己的財富顯得特別重要。」
抵制通脹:
專家:沒有一種投資絕對保值
今年以來,市場上「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逐個來襲。通貨膨脹的陰影彷彿又籠罩在市民的頭頂了,讓口袋裡的錢保值越來越成為市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專家認為,其實沒有一種投資是絕對保值的,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崩潰,日本房價、地價不斷下跌,一直到今天還沒漲回去。今天看起來,金價似乎不可一世,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黃金被一些國家、炒家打壓,下跌接近40%。古玩字畫同樣如此,1990年以前,日本古玩字畫價格飛漲,但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以後一落千丈。
王燕鳴教授提醒大家:「投資並不僅僅是買這買那。譬如,周圍所有人都認為買房保值的時候,房地產市場也就危險了。對於年輕人來說,學習技能就是一種投資,把錢花到教育上了,就有可能改變你在社會財富分配中的位置。」
網友觀點:
「當年的400元,巨款吧!」
「哼哼,再過三十年,你現在的財產,會怎樣?」
「小老百姓真可憐,有點錢都是壓箱底備災備荒的。花不敢花,存在銀行裡就這麼貶值。」
「33年前400元可以買多少黃金,現在的835元又能買多少黃金,有錢存銀行的人真傻,去買通貨吧,(換成黃金至少可以保值)。」
「所以說,錢要懂得用來投資,放在銀行裡是沒有意義的。畢竟銀行不是給我們打工的呀!」
事件回放:
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湯婆婆,1977年將400元存進銀行,沒想到33年後卻遭遇取款困難。因為當年的中國人民銀行牛市口營業所的招牌早已易主,奔波了4個多月還沒有找到當年的存款記錄。
經過長達一週的查詢,農行終於在牛市口支行的賬本庫房裡找到了湯婆婆存單的原始記錄,並通知湯婆婆的兒媳婦黃女士前來兌付。黃女士興沖沖地來到銀行取錢,卻發現存摺連本帶息僅能取出835.82元。
於是,黃女士決定暫不取錢,把這張存單作為文物來收藏。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通脹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