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農村留守兒童出現嚴重親子教育缺位現象
中國媒體近日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近三成的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的年限在5年以上,出現嚴重的親子教育缺位現象。
官方的新華網報導說,根據中國全國婦聯的統計數字,中國目前有5800萬留守兒童的家長常年在外務工或經商,其中14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中國的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近日開展了「心繫好兒童」的活動,對全國十個省的20個市縣,共約54萬戶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調查,並根據收回的3萬多份調查問卷,發布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有6成以上的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1年以上,28.5%的家長外出務工在5年以上。
談到中國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旅居美國的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
「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幾乎從南到北各個省都是很普遍。原因很簡單,現在中國農民靠務農已經沒有辦法維持農村的平均生活水準。所以大部分農村家庭只要有可能,他們會讓中青年進城打工,這樣才能獲得一些現金收入養家。同時年輕一代也不願意留在你村裡繼續務農。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農村人口長期大量地離鄉工作。這已經形成一個趨勢。所以外出打工數年以上在農村早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個無須調查就應該知道。剩下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在中國被稱為打工仔,儘管他們很多人已經都30、40歲了,他們正在求學的未成年子女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本來按照中國實行義務教育的話,應該說父母在哪裡,子女就應該跟父母在哪裡,就地入學。但是中國的政府特別是城市政府現在是非常自私的,一方面他們希望農民工能夠通過他們低薪的工作給城市的建設創造各種貢獻;但另一方面,他們捨不得花錢為農民工的子女提供義務教育。所以設置了種種門檻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入學。」
程曉農認為,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但各級政府卻故意對此視而不見:
「中國絕大部分城市都實行的是沒有戶口就不讓小孩入學。其實,只要中央政府規定全國的兒童就近入學,跟隨父母,那麼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真正無法落實的,或者說中央政府不願意面對的就是個財政問題。地方政府有錢公費吃喝、出國旅遊、蓋豪華的辦公樓,但是沒錢為農民工子女興辦教育。中央政府有錢免掉非洲國家幾百億美元的外債,但是也捨不得拿錢出來補貼地方政府去為農民工子女解決教育問題。換句話講,有錢不用在正地方。這就是中國現在真正問題的所在。」
調查顯示,隨著父母外出務工時間的不斷延長,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親情團聚頻率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親子教育缺位問題。家長與孩子分離的時間越長,留守兒童親子教育缺位問題越嚴重。調查還顯示,受傳統觀念影響,目前留守兒童家長還是更多關注子女的學習問題。有63.2%的留守兒童的家長表示,平時最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這一比例遠遠高於他們對其他方面的關注。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藍雲對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評論說:
「中國的農民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到了很大的貢獻。去年的《時代週刊》把他們評為是能夠讓世界經濟不衰退的重要的動力之一登上了它們的封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雖然在經濟發展中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經濟發展對他們個人的生活沒有帶相應的益處。比方講因為他們進城打工必須要跟孩子分離,我覺得好像沒有一個父母是會很情願這樣做的,一定是出於迫不得已。那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應該怎麼說也是利於利益均沾吧。農民進城打工為城市發展做了很大貢獻,城市是不是也應該照顧他們的需要?至少照顧他們孩子教育上的需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長期跟父母分離肯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影響的。雖然家裡可能有祖父、祖母,但是祖父、祖母對孩子的那種照顧很可能和父母還是有不一樣的。一般說可能管教得比較少,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第二個祖父、祖母可能在經歷上也有限,不可能花那麼多的經歷去照顧孩子。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孩子長期不跟父母在一起,不管是他們的學業進步也好,他們的身心的發展也好很可能都會有問題。」
程曉農認為,在中國的現行體制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沒有渠道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即使有些人大代表出於同情,提出過一些與農民工子女就學有關的提案,實際上也收效甚微。
- 關鍵字搜索:
-
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