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台電腦輻射量相當於2顆原子彈?
「1億台電腦輻射量相當於兩顆原子彈」
在當今信息時代,電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著電腦時間過長,眼睛會酸痛、皮膚會油膩。但像其他一些亞健康問題一樣,電腦輻射很難引起重視,至於產生的原因,更是鮮有人深究。
世界上每天都有超過10億台電腦同時工作,電腦輻射產生的危害十分顯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馬克•布利莫爾曾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撰文說:「若把1億台電腦一天產生的輻射集中起來,輻射量相當於轟炸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釋放的輻射量的總和。」
這些危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裡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電磁輻射」。按照電磁學原理,電流經過導體時,會在其外部空間產生磁場,磁場與電場又相互作用,形成電磁波向空間傳播。人類生活的空間存在多種多樣的電磁波,甚至還有能量較高的宇宙射線,但因強度較低而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隨著人們與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越來越「親密」,問題出現了——電腦中的眾多電路每時每刻都有電流通過,形成了一個強度較高的電磁輻射源,能對人體產生較為顯著的危害。
電腦的電磁輻射分為兩個部分:較弱的電場與較強的磁場。電場的影響範圍很小,對絕大多數人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其影響主要表現在靜電作用上,如屏幕較長時間不清理,就會吸引很多灰塵和陽離子。磁場的影響則強得多,穿透力很強,幾乎可以穿透任何材料,甚至包括鉛層,這意味著,在電腦屏幕上貼防輻射膜,效果其實不明顯。
美國科學家喬•霍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電磁輻射相關研究與應用,他曾在加拿大《消費者健康》雜誌上撰文表示,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電磁輻射,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移開輻射源解決問題。但對那些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電器產生的輻射,我們卻不能移走了事。這些輻射源產生的電磁波頻率一般在60赫茲以上,屬高頻輻射,電視機、電腦、微波爐、手機、音響等都會產生高頻輻射。
受損最大的是眼睛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人體接觸到暴露於電磁場下的非金屬體時會受到電擊,頻率越低電擊程度越大;二是體內產生感應電流,當感應電流大於機體電流時,就會引起神經系統、視覺系統細胞的興奮,頻率越低興奮程度越大;三是刺激人體內分泌腺,干擾激素調節。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在電腦前工作久了會產生眼袋、黑眼圈。不過這兩者看似是睡眠不足引起的,與電磁輻射有什麼關係呢?
霍爾表示,人體對電磁輻射最敏感的兩個部分是眼睛和松果腺,黑眼圈等問題的產生與後者有關。松果腺又名腦上腺或松果體,是脊椎動物間腦頂部的一種松果樣內分泌腺,能調節多種與人體生理機能有關的激素。暴露在電磁輻射下,松果腺會處於繃緊狀態,使其分泌的一種重要激素——褪黑素的含量減少。褪黑素能誘導自然睡眠,提高睡眠質量,褪黑素分泌減少的直接後果就是失眠,最終的後果是眼袋、黑眼圈。
不過更嚴重的傷害還是輻射引發的視力問題。醫學界對這類由電腦引發的視力問題有一個定義——電腦視力綜合征。美國驗光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許多案例表明,長時間使用電腦會引發眼部不適或視力問題,但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電腦會對視覺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美國學術期刊《驗光和視覺科學》曾刊出學者的研究成果:剛離開電腦的使用者,視力會有一個暫時的下降;如果休息適當,視力會回升。但有些人工作強度很大,眼睛長期處於壓迫狀態,積累一段時間後,可能造成視力永久性下降。
眾多案例表明,電腦輻射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引發皮疹等。對於這種現象的成因,科學界尚有爭論。有人認為這是電磁波中靜電的影響,靜電會造成離子與灰塵不斷向屏幕聚集,或許這是一些較敏感的人起皮疹的原因。
種仙人掌不如調整坐姿
目前科學界對電腦輻射的相關研究重視不夠,很多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這直接導致了防止電腦輻射的「非專業化」趨向。關於如何防輻射的一些建議在各大網站、論壇間流傳,其中有關種仙人掌等建議頗得人心。很多人的理由是「聽說仙人掌有助於減少輻射」。有人認為這一做法值得質疑,作為一種普通的植物,仙人掌的存在顯然不能影響電腦旁的電磁場分布,人體受到的電磁輻射也不會改變。
從原理上說,防止電腦輻射的最佳方法是減少接觸電腦的時間。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就必須採用被動的防護方法了。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是保持正確坐姿,離電腦遠一點。美國驗光協會推薦的距離是,眼睛離電腦屏幕20∼28英吋(50.8∼71.1厘米)。防輻射眼鏡也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的專家指出,防輻射眼鏡具有濾波作用,能阻隔98.5%的電磁波、紅外線、X射線、紫外線和各種頻段電磁波,以及靜電場等輻射對眼睛造成的傷害。
光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驗光協會建議,使用可調節式窗簾或百葉窗等調節室內光線,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房間內的光線強度推薦為200∼700勒克斯(光照度的單位),約相當於點亮20∼70支蠟燭。可以考慮為電腦安裝濾光片,以減少眩光和反光,緩解視覺疲勞。
- 關鍵字搜索:
-
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