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換社保公平嗎?(圖)
《21世紀》:最近各地戶改新政頻頻。8月西部某市出臺的戶改政策提出,農民要轉戶到主城區,必須符合「務工經商五年、投資興辦實業且三年累計納稅10萬元或一年納稅5萬元以上、購買商品房」這些條件中的一個。你如何看這樣的新政?
陳志武:農村人口遷入城鎮應該是無條件的,中國公民本應有遷徙自由,憑什麼農民要「務工經商五年、投資興辦實業且三年累計納稅10萬元或一年納稅5萬元以上、購買商品房」才能獲得城鎮戶口?如果認為城鎮人享受的福利待遇跟農民多年的貢獻沒有關係,那是站不住腳的。
過去這麼多年對糧價、菜價、油價甚至連大蒜價格、生薑價格也要由政府管制壓低,這犧牲了農民的利益,讓他們的收入一直被行政性壓低,變相給城鎮輸血,甚至連農民有限的儲蓄得到的利息也很低,並用來幫助城鎮建設。
即使到今天,城市建設、房地產建設也大多數都靠農民工,他們的低收入、低待遇都是給城市奉獻,憑什麼他們不可以像城鎮人一樣享受國民福利?我們不能說農民給城鎮的貢獻是城鄉二元制度與政策所致,我們也不能不算農民多年來給城鎮建設的貢獻。
所以,一方面農民應該有權自由得到城鎮戶口和相配套的福利,不該有任何條件,另一方面,既然政府收到這麼多稅、有這麼多國有資產和企業,就應該給老百姓以福利。目前政府主導的城市化可能造成行政權力對農民權利的擠壓。
《21世紀》:某些觀點認為西部某市此次戶改是「宅基地換房,土地換社保」的翻版,是「只要農民的地,不要農民的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也認為,社保作為公共服務,是政府必須提供的,而不需要通過土地去置換。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怎樣解決農民的社保問題?
陳志武:贊同陳錫文主任的看法。只要是一直按法律納稅的中國公民,不管是農民還是城市人,都應該享受到社保。農民收入低,或許交稅少,但是我們並沒有認為低收入的城市人不應該得到社保呀?而且沒有人說城裡人要把房子、把家產放棄才能換到社保,那為什麼要求農民以土地換社保呢?農民的土地是他們祖祖輩輩留下的最主要財產,如果要求他們放棄財產才能得到社保,而同時並不要求城裡人放棄家產,那不公平。
《21世紀》:某些三農問題專家指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增收,而農民增收的關鍵是進城,因為在目前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下,農民光靠一畝三分地是很難有什麼收入上的突破的。這是否也涉及到土地流轉問題?
陳志武:靠種田是致富不了的,這是過去幾千年的經歷所證明的。那麼,如何才能放開農民的手腳去最大化發財致富呢?需要允許農民自由抵押、轉讓土地,還其自由遷徙權和金融創業權。最能永久改變農民局面的,是給他們本來就該有的這些權利,讓他們能利用這些資本進城創業或謀生。但在目前的體制下,農民即使進城,也很難有在城裡真正落戶、發展的資本。
《21世紀》:不過,部分學者卻認為不應該放棄目前的土地制度,認為土地流轉後,進城農民遇上經濟危機之後回鄉之後無地可種,無房可住,將失去最後的一道防線。
陳志武:如果這部分學者能夠把農民看成是跟城市人同等同權的公民,那這個問題就很好理解了。關鍵是:他們首先假定農民及其子弟即使進城成為城鎮居民,也不該得到其他城鎮居民有的社保和福利。這種假定顯然違背國民權利平等的原則。前面講到應該給遷徙進城的農民以同樣的社保和福利,一樣對待他們和城裡出生長大的國民。一旦能從權利平等的角度來理解,就不用總是把土地等同農民的社保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房價之所以高得離譜,其重要原因也在於地方政府壟斷了土地「農轉非」的決定權,小產權房的「黑市價」遠低於商品房市場價即為其反映。如果農民自己和農民集體都有權利決定自己土地是否用於房產開發,而不是由政府獨家壟斷這種決定權,那麼,房產價格會比現在低很多。因此關於土地流轉這一塊,除了政府之外,農戶和集體多方都應獲得決策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