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傅立德:和孩子一起製造美好回憶 (圖)

 2010-09-01 22: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傅立德推薦一本叫Let's Make A Memory的書,他說,每天都是一個機會,爸媽可以和孩子共同製造一個美好的回憶。

傅立德牧師(Rev. Wendell Friest),應邀從明尼蘇達來到矽谷主持訓練會。傅立德是臺灣的老朋友了。年輕時他是個美國大兵,1958年取得音樂學位後,在中學教了一年書,就到海外服役三年。原本傅立德想去歐洲,但卻被派往臺灣,那時823炮戰剛過沒多久,海峽兩岸關係很緊張。

傅立德自小也隨父母上教堂,但是直到去了臺灣之後,在軍中教堂崇拜時,才慢慢清楚他要參與服事。

他在臺灣一待就是卅多年,2000年才退休返美,「不喜歡臺灣的天氣,但非常喜歡那兒的人、那兒的同工。」他先在臺北新生南路的真理堂英文部服事,美國海軍撤離,英文崇拜因而關閉,他轉往臺北的學生中心做福音工作,傅立德逼著自己學華語,成為一位在臺灣的海外宣教士,這中間,還曾回來美國,修得普渡大學的心理治療博士,他也在中華福音神學院任教。

有宗教也有心理學基礎,加上在臺灣卅多年生活經驗、三個孩子在臺灣成長,傅立德談親子教養,生活化又實用。

要常常讓孩子感受到「我以你為榮」「我喜歡和你在一起」。他說,親情(Affection)太重要了,不是盯孩子做功課、練鋼琴才是在一起,「帶孩子去吃Sweet Tomato 自助餐、休閑、運動都在一起。 」

中國人都很禮貌,但對孩子,父母卻立刻就說「你傻瓜,你不懂事」,而少了一份尊重,「有父母對我說,孩子讀高中,都不喜歡和我們在一起了,」傅立德聽了就難過,巴不得這對父母十年前就來找他。

他說父母對孩子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感覺意願,「他是一個人,你對他有沒有同理心?」即使四、五歲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女兒四歲時,一家人去天母購物,必須趕回新生南路。因為很急,傅立德想叫出租車,女兒就不高興了,「因為那時天母到新生北路都是冷氣公共汽車,她個子小,坐出租車什麼都看不見,坐公車高高的,經過圓山可以看到好多人在游泳。」傅立德說,他有了同理心,一下把女兒的心事說出來,「不必等我說服她,她知道我懂她的感覺,立刻就好過了。」

傅立德勸父母,塑造孩子人格時,也要製造一些和孩子共同的回憶。老二回美國讀大學後,有次寫郵簡給他,說:「我夢見爸爸了,夢裡我和爸爸到泰順市場買木瓜和芒果!」傅立德說,他看信好高興,因為兒子不是夢見爸爸打罵他,而是夢到一起去買水果。「每一天都是機會,你都可以製造和子女美好的回憶。」


 


 



 

 

 
 
 
 
 
 
 
 
 

 
来源:世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