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出現六年來的首次夏糧減產,此外,中國小麥、水稻和玉米的價格8月份創出歷史新高,引發人們對食品價格的波動與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糧食欠收推動糧價上漲*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早稻總產量比去年減了204萬噸。與此同時,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報導,今年的小麥、早稻和玉米的收購價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這三大主糧的期貨價格在8月份也創下歷史新高。
長期關注中國農村問題的安徽作家陳桂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對糧價上漲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為背後的原因是糧食欠收。
*土地減少加劇糧食欠收*
陳桂棣認為,今年糧食欠收,除了大旱大澇的自然災害原因之外,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他援引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包產到戶的前鋒--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前村長嚴宏昌的話說:
「小崗村一個村就少收了300萬斤糧食,他講,‘再過兩年,不用有自然災害,糧食的欠收,比洪水還要可怕,還要厲害’。現在他們小崗村的土地已經成片成片地被賣了。」
陳桂棣說,中央政府的土地流轉政策到了地方後就被地方官員改成了賣地。小崗村已經有3000多畝土地被當地政府賣給了各種私人企業。在幾輪跑馬圈地後,小崗村很多被圈起的土地上長滿荒草。陳桂棣說,農民為了土地不斷上訪,結果被一層一層往下推,找不到一個說話的地方。
*地方違規用地屢禁不止*
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日前在接受中國電視臺採訪時坦言,對於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他並不樂觀。
中國國土資源部也表示,目前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儘管中國採取了嚴格的土地利用規劃和計畫管控措施,但一些地方違規用地還是屢禁不止。
*環境換糧食釀成嚴重後果*
不過,曾經出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的中國農業問題專家姚監復對保住18億畝土地紅線仍然有信心。他以南方貴州附近的一個縣,與北方黃土高原的一個深山地區為例說,當他本世紀初期去調查時,發現兩地農民都在坡度很大,甚至坡度大到人和牛都要摔下來的坡地上種地。
「我發現實際的耕地(面積)大於統計上的耕地數字,也就是(農民)把不該開墾的地開墾了。所以我認為,中國現在耕地面積不是18億畝,而是大於18億畝。」
但農民在不適合耕地的地方種地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問題。姚監復認為,這正是四川、甘肅、青海今年出現的水災、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的起因。
他說:「對生態的破壞,對後代的影響,引起的自然界的報復,比糧食問題還嚴重。為瞭解決糧食問題,我們犧牲了環境,用環境換更多的糧食。我覺得這個問題比糧食本身的問題本身還嚴重。」
*糧價上漲很少惠及農民*
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家陳桂棣認為,儘管糧食價格目前上漲,但農民卻得不到多少實惠。他用小崗村農民嚴宏昌的話解釋說,「不論農民買什麼,都是市場經濟,不論城市賣給農民什麼,都是計畫經濟。」換句話說,就是農資產品的價格過高,而糧食價格過低,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高。
陳桂棣認為,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需要做兩件事:一是把土地還給農民,二是按市場經濟辦事,成倍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
*中國不會重演「大飢荒」慘局*
中國用佔全球9%的可耕地養活佔全球21%的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一個廣受關注的議題。在中國於2004年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之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大豆最大買家。由於去年一場大旱重創玉米收成,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玉米也創下了15年之最。
中國農業專家姚監復認為,從中國政府目前的農業政策看,中國不會重演60年代餓死3700萬人的慘劇。此外他說,今年的夏糧減產主要是天災造成的,而中國的糧食供給主要依靠秋糧。只要今年秋糧不遭災,他認為人們不必為夏糧欠收感到過於緊張。
*糧價上漲影響部分市民生活*
然而,最近糧食價格的上漲已經帶動了北京米、面、蔬菜等民生商品的價格上漲,月餅價格也隨之上漲。
一位北京居民說:「對於我個人來說,糧食和雞蛋本身都漲一點呢,我也還能承受,但是如果它帶動所有的東西都漲,那肯定影響我的生活。」
另外一位北京居民說,她注意到大米、麵條和蔬菜都漲價了:「像現在工資又低,然後這些東西又漲,肯定會影響生活的。」
中國往年糧食價格穩定在每公斤1.4到1.7元,而據中國新華社報導,今年小麥的收購價已破每公斤2元人民幣,早稻開秤價超1.9元,玉米的收購價超過2元。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