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成年輕人照顧父母力不從心
大家都知道,由子女來贍養父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傳統美德,但是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照顧父母盡孝心並不容易,有很多實際困難。威廉亚洲官网 調查顯示,中國70%多的年輕人都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特別是「80後」獨生子女們,結婚後往往面臨著「二養四」,也就是一對夫妻需要贍養四位老人的負擔。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國的家庭結構和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後,幫助老年人養老的社會保障措施沒有跟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安培邀請原山東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主任,現已退休的孫文廣先生和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者鄧小剛教授就此進行討論。
記者:「今天我們談的話題是中國八十年代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方面存在的困難,那麼首先請問孫教授,你看中國現在新的調查顯示70%多的年輕人都覺得照顧父母力不從心,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什麼問題?」
孫文廣先生:「我覺得中國的養老的問題還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很多人正在進入老年,但是並沒有老年的保險。除了一些城市裡工作的可以享受到保險,因為他過去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有保險。廣大的農村,有些退休年齡的人,他的生活就難以得到可靠的保障。」
記者:「那麼這個擔子都落在年輕人身上了是吧?」
孫教授:「是的。年輕人往往要負擔兩個父母,有的還有祖父母,這樣的話,他下面還有小孩,負擔就很重了。養家餬口,在城市還要買房子,就很難抽出一些資金來照顧農村的老人。」
記者:「特別是現在看到中國農村的年輕人到外面去打工,把第三代反而交給老人來管理,別說是自己來照顧老人了。」
孫教授:「是的。」
記者:「鄧教授,您怎麼看中國這個新調查結果,您覺得它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的呢?」
鄧教授:「贍養父母儘自己努力照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但是問題是在現在的社會裏,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後,近3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各樣的社會福利、保險制度都沒有跟上,因為過去傳統的觀念是大家都住在一個大家庭裡。現在獨生子女中國的條件、生活的環境都帶來一系列問題。住房、醫療生活上的壓力,對自己生活上的期待值,對自己職業的期待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怎麼來讓這種傳統的美德來適應現代化的各種設施、制度能夠相互配合?所以不單是他們獨生子女,他們只考慮自己,他們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記者:「那麼這個跟獨生子女政策有沒有關係呢?」
鄧教授:「當然肯定是有關係的。從人數的角度講,過去的大家庭裡有很多兄弟姐妹,大家可以共同分擔這個工作。那麼現在獨生子女造成的由兩個人來撫養四個老人,有可能還有上一輩的,這種壓力就大多了。 」
記者:「那麼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也反映各地的醫療保險、事故保障都不一樣啊,就是你把父母請來他醫療保險也不能用怎麼辦?還有房子怎麼住法?各買一套房子也住不起,還有養老機構也不能讓人放心,貴呀,還有質量服務的問題,孫教授,您看在政策、政府方面您有哪些建議呢?」
孫教授:「我覺得贍養老人的問題主要是在農村這一部分比較困難。因為農民他自己沒有退休金,獨生子女在外面工作,那麼他到晚年的時候,農村的生活就非常的困苦。如果出來住的話呢,因為城市人,由於小戶型,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這樣一個安排,那麼住是很困難的。租房租不起,他在農村的話,確實沒人照顧,有了病沒有醫療保險,得了一些絕症或者比較困難治療的一些疾病的話,在農村就等死了,這是很可憐、很不人道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為什麼會造成的呢?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應該講是要承擔很大責任的。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這就有個問題,工作的人員就少了,要贍養的人就多了。現在帶來了老年人不能安享晚年。這個情況按道理中國政府應該撥出一部分資金,為農村上年紀的老人,生活上不能自己保證的給他們一些補賞,或者老年退休保障的制度。否則,問題是很不好解決的。」
記者:「鄧教授您有什麼看法在贍養老人這個問題上? 其實它也不是單獨某一個孩子面對的困難,也是整個中國面臨的困難。」
鄧教授:「對。從政府角度問題確實是挺大的。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的,而且即使在任何國家,這個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你政府設定好了政策來贍養老人,但是這個費用是很高的。那麼隨著人的壽命延長,費用提高,比如在美國贍養老人的費用能夠佔到整個社會GDP相當大的比重,美國也有社會保險,到了已經不堪忍受的地步,到了二零三幾年它就已經不能維持,所以在中國怎麼能夠借鑒西方的那種經驗教訓,根據中國自己的環境,能夠設出在經濟上合理,個人又負擔一部分,又能夠體現中國文化傳統,我覺得是挺重要的。」
記者:「謝謝兩位的觀點。」
以上是本臺記者安培與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先生和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社會學者鄧小剛教授就中國年輕人贍養老人負擔重的問題進行的討論。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