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戶籍制改革:「土地換戶口」?(圖)


重慶戶籍改革目標:10年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重慶市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目標是到2020年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重慶市同時承諾,在農民轉戶後提供就業、社保、住房等多方面保障。而農轉非的條件是在3年過渡期後放棄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的使用權。有學者質疑:這是在搞「土地換戶口」

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分兩個階段:2010至2012年,爭取新增城鎮居民300萬,2012至2020年,努力完成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的規劃,將農民納入住房保障體系,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預計,在未來十年,重慶將有1000萬農民進城成為新市民。因此重慶的戶籍制度改革將成為中國幾十年來戶籍制度改革規模最大的一次。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桂世勛教授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重慶計畫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這個目標要這樣理解:

「就是重慶市本身的農村戶籍人口,這些人現在已經是重慶戶籍,只不過是農村戶口,這樣的人轉為重慶城市戶籍人口。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外地農村戶口的轉為重慶城市戶籍人口。」

重慶市戶籍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徐強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也提到,由於前兩年轉戶的300萬農民大部分已經在重慶市生活工作多年,因此不會產生崗位壓力。

三年過渡 三項保留

重慶戶籍改革的關鍵,是嘗試建立轉戶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彈性退出機制。在此重慶推出了一個「三年過渡,三項保留」政策,即轉戶農民最多3年內繼續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農房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同時,農民轉戶後可繼續保留林地使用權,享受計畫生育福利政策,在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經營權之前保留農村各項補貼。但是3年過渡期之後,農轉非農戶要交出宅基地、承包地等的使用權。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的桂世勛教授認為,重慶的戶籍改革有創新的一面,3年過渡期也是一個進步,但是:

「過渡比不過渡強,但是過渡期長短,要因地區因人而異。」

桂教授解釋道,因為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收入來源保障,如果農轉非後在城市裡找不到工作,或是到了退休年齡但是養老保險繳納不夠而得不到足夠的養老金,那麼有一塊土地還是最後的保障。

為了免除農民的類似擔憂,重慶市承諾為轉戶農民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體系,並將其納入社保、教育、醫療等保障體系。北大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則認為無法把希望都寄託於政府提供保障:

「我們過去把一切期望寄託於政府,但現實讓我們很寒心。政府無法保障每一個人,計畫經濟時代做不到,現在市場經濟就更做不到。所以說,他說如何如何的保障,但最終沒有給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的放心的東西。只有自我保障才是可靠的。」

以"改革"之名,行"剝削"之實?

此外,夏業良還對德國之聲記者表示,反對稱重慶的戶籍新政策為改革,因為:

「戶籍改革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取消戶籍制度。如果只是讓1000多萬農民成為重慶城市戶口,他只是擴大城區範圍,而且是進行土地置換,真正的目的可以說是一種剝奪。就是給你一個空頭市民的名分,換取的是農民的土地,這樣會造成更可怕的結局。因為我們知道,許多農民的最後保障就是土地。」

重慶的戶籍新規也的確引來重慶是否想「土地換戶口」的質疑。對此重慶市戶籍改革領導小組的徐強強調,3年過渡期後,不會強制性讓農民退出土地承包機制,重慶市的戶籍制度改革是匹配完善的土地處置,保障公民自由遷徙和居住的權利。中國政府對全國耕地面積也有一個明確的"紅線",即不得少於18億畝,每個省市都有保障最低耕地面積的目標。但是夏業良認為,在中國許多事情都是可以「人為更改」的:

「中國的法治是由權利支配的,所有許多東西都可以認為轉移。這些年來,多少耕地都轉為商業或是工業用地,最終轉換為土地財政獲取暴利的手段。所以不能輕信政府的承諾,因為政府只是個虛幻的概念,這屆政府承諾的,下屆政府可能就不承認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