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兩國寵孩子的雷人差異

查了下字典,說寵,一個意思是愛。第二個意思是縱容。

以前都說中國人寵孩子。不過,最近發生了幾件事兒,讓我覺得這老外對孩子才是真寵:

一件是看溫哥華交響樂團的年度露天音樂會。因為是在公園裡舉行的、免費,人非常多。結束的時候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們回家的必經路段禁行,只能從另外一條路上掉頭回去才行。車很多,如果我們開到隊尾,一樣要等很久才能挪動,不到隊尾就等於加塞,也不好意思。於是停在路邊熄火,等大家都走了再掉頭。

過了一會兒,迎面等候的一位開著冰淇淋車的老爺爺,開始和我們打招呼,問我們是不是要掉頭。我們說是的。他就示意讓我們先走。這時只見他用手做了一個睡覺的動作,意思是,天很晚了,小朋友該早點回去睡覺了。很小的一個動作,感覺真是溫暖。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們去維多利亞,需要開車上船。前面有很多車,看到我們車裡的孩子,放行的人就把我們放到了另外一條比較短的隊伍裡,使得我們很快就上了船。

平時帶著孩子外出,路上普通的行人,看著孩子都會報以善意的微笑,那眼神,會讓你覺得養個孩子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前幾天和小寶爬山,下來的時候小寶把礦泉水瓶子當球踢,當時人很少,正好對面過來兩個人,結果這瓶子嘰裡咕嚕地就蹦到了人家的腳下。我正為擋住了人家的去路而道歉,卻想不到人家彎腰拾起瓶子,面帶笑容地送還給小寶,還不停地誇他......

更深的感受是暑假帶大寶參加的一系列活動。

先說這博物館,以前在中國對博物館的感覺是很冰冷,大而全,藏品貢品,都是些極有價值的才能被放進去,高高在上的感覺。而看的時候只能遠遠的或者時隔著玻璃瞅兩眼。

但是,加拿大的博物館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我發現,這加拿大的博物館真叫多。隨便一個什麼主題,比如礦業的,郵政的、鐵路、航空的都可以做成一個博物館。而且,博物館裡除了極少數東西,絕大多數都是可以動手的。更令我驚訝的是,每個博物館裡都設計了非常多的對孩子適用的場景,包括一些玩具。孩子們在博物館裡,絕對不是只動動眼睛,動手,是必須的。我甚至感覺,這博物館怎麼好像設計的就主要是為孩子們開放的呢,完全是孩子的視角去確定擺放的位置。

除了博物館,還有一些機構,也都承擔起了孩子們實踐基地的作用。前幾天,我們去了一個釣魚協會,那裡面的佈置整個就是一個針對兒童的展廳,孩子們順著設計的圖解,一步一步走進去,弄明白了很多知識。當然,玩具照樣多多,不管多大的孩子總能找到自己的那一片區域。就比如,大寶忙著順著路線看說明,小寶自然不感興趣,就忙著玩拼圖和玩具。

此外,還去了一個養蜂的基地,一個急救中心。這些地方,都是以孩子為主,讓孩子對這些領域有眼見為實的體驗。

昨天又去了溫哥華最好的大學UBC校園裡的一個地質學的CENTER,原本是一個大學的研究機構,但是被做成了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向小孩子們開放。並且,作了很多的宣傳冊,介紹這個專業是怎麼回事,還有很多的知識普及。

昨天,我帶孩子們去動物園,結果看到好幾個夏令營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們被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領著,或是講解,或是和動物親密接觸,看著大人們拉著孩子們的小手,那大大小小的背影,又讓我感動了一把。

在國內,我們總說孩子們生活在象牙塔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瞭解,所以選擇職業的時候很多都是看哪個掙錢多哪個有地位,根本不知道這個行業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如果,像加拿大這樣,各個行業都能夠對孩子們開放,孩子們從小就會有些直觀的印象,這對於成就孩子們的理想該有多大的好處啊。

除了這些,我又想起了加拿大每隔一兩週就有的一個什麼活動,這些活動都是支上棚子,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東西。

甚至國慶日的遊行,這麼正式的活動,也幾乎都是孩子們的天下。看看那些孩子們參加的各種機構,還有為孩子們提供的活動場地,真是不得不服這老外,怎麼好像什麼事情都是圍著孩子轉呢。

更讓我感動的,是最近幾天一個社區小公園裡的志願者。暑假期間,小公園的露天游泳池免費開放,於是每天下午都有這樣一個情緒高昂的志願者,陪著孩子們一起玩耍,任由孩子們折騰。這一點,咱家長都做不到。

要說這社區小公園,我也是非常感慨。想想咱中國的社區配套,弄了很多免費的健身器材,但是都是大人用的,怎麼就沒人想到這小花朵們呢。儘管有的小區有個滑梯什麼的,但是都比較簡單,也就是小寶寶玩玩而已。大點的孩子,攀爬以及平衡協調之類的能力訓練,根本無法滿足需要。

當然了,老外也有不圍著孩子轉的地方。

我感覺,老外孩子在家裡受寵的程度遠遠不如在外面。在家裡,孩子們不但要自己清理自己的房間,還要分擔家務,洗碗、吸塵、洗衣、除草,這些活都不少干。 

在學校,孩子們中餐都是帶簡單的食物,很多孩子幾乎天天都是三明治。就是小學生,午餐也只有十五分鐘,並且基本都是涼著吃,沒有任何可以加熱的地方(西人基本也不帶保溫飯盒)。

從幼兒園開始,即使是大冬天,下雪也好下雨也好,孩子們都要去戶外活動。而孩子們參加的童子軍的組織,不但要吃這些苦,還要去野外生存。孩子們完全自理,自己做飯吃,教官只管自己。就算你飯做糊了,也得吃下去。孩子們還要學習怎樣把廢物處理掉,以把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孩子們到了一定年齡,學校就要求他們出去做義工,這點可不像咱中國的孩子,想做義工也沒地方。大人找個地方給蓋個章就完了。也是啊,現在的機構團體哪有給孩子參與的空間呢,孩子們去了也不知道幹啥,所以只能是形式主義了。

在這些方面,你還不得不說,這老外還真是不寵孩子。

寵還是不寵?界線在哪裡?愛和縱容的區別在哪裡?

總說中國的孩子是小皇帝,可是古代對小皇帝也是很嚴格的,更不用說英國皇室對皇帝的近乎苛刻的飲食起居要求了。

老外的孩子,自己不寵大家寵;中國的孩子,在家是皇帝,出了門就沒人疼。甚至同樣有孩子的家長,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和對別人孩子的態度還真就不一樣。

老外的孩子,自己不侍寵而嬌,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同時也想著為團體做貢獻。小時候受到大家的關愛,長大以後把愛在傳遞給更小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很多隻想著大家為自己服務,很多不能服務於他人,更別提服務於社會。

寵法不同,結果不同。什麼時候,這對孩子的寵法也能和國際接軌呢~~ 

本文留言

作者安妮鮮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