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禍?天災?專家析甘肅特大泥石流災害成因(組圖)


被泥石流淹沒的機械設備和車輛


泥石流旁的山上植被裸露

【看中國記者謝德潤綜合報導】8月7日夜晚至8日凌晨,甘肅舟曲縣發生了特大泥石流災害。9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提出五大自然因素導致舟曲特大泥石流災難的發生。但有專家認為,災難背後存在著極大的人為因素。

甘肅舟曲早已水土流失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導,一批外國地質工作者早在2008年就警告說,舟曲地區存在發生泥石流的危險,而且當年就發生了60多起山體滑坡事件,只是沒有人員死亡。另根據網易提供之衛星照片,可清楚看見泥石流前之舟曲縣城後面山坡上,因過度開山挖礦、交通建設,而使植被受破壞而裸露,造成泥石流滑動速度加快,且災害影響加劇。


舟曲縣核心區災前災後遙感衛星對比圖。(比例尺1:4000)來源/國家測繪局


舟曲縣核心區災前災後遙感衛星對比圖。(比例尺1:4000)來源/國家測繪局

過度環境破壞 河灘地上建鎮


8月10日,從白龍江南岸的高處拍攝的甘肅舟曲災區全景。畫面中,泥石流從大山上泄下,穿過舟曲縣城最繁華的街道灌入白龍江形成堰塞湖


圖為舟曲縣(局部)災前影像圖。圖片來源:國家測繪局網站


圖為舟曲縣(局部)災後影像圖。圖片來源:國家測繪局網站

舟曲城區是全縣滑坡危害最嚴重的地區,當地存在一山口直衝舟曲城區,且經多年沖刷形成明顯溝壑,分別於1978年、1981年、1989年及1992年因水患造成房屋毀壞倒塌共計1671間與部分人員傷亡。而當地有相當數量耕地是從泥石流堆積扇上開墾出來,形成河灘地上建鎮的奇特現象,當地修建的排導溝並無法滿足泥石流排導要求,只要發生暴雨耕地便會首當其衝。另外,白龍江河谷為滑坡災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帶,白龍江流域的上游過度開發與大型水利工程,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惡性變化,由此誘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不斷,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安全,當地政府對縣城的規劃和選址,顯然的忽略了這些重大因素。

建立檢測預警體系 加強演練災時自救

中國著名地質學家、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曾經沿白龍江做地質考察。他說,據相關統計,過去200年間,舟曲縣城北邊河溝三眼裕曾經發生過大約11次較大型的泥石流,且從1950年到2000年期間植被的破壞很嚴重,白龍江上游森林面積減少了大約70多萬畝,坡度在40度以下的土地基本都被開墾。耕地不斷擴大,加速了水土流失。

範曉說,舟曲現在是個小雨小災、大雨大災的縣城,因此,城市的規劃中,建設泥石流的攔截與排導工程都顯得特別重要。他還強調應建立檢測預警體系,平時就應加強演練災時民眾的自救:「因此從下暴雨到泥石流下來,這次還是有兩個多小時,如果一下暴雨就進入警戒狀態,隨時可以疏散(居民)。他們應該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檢測預警體系。」

舟曲縣的特大泥石流災害,截至8月10日下午5點,大陸官方發布的威廉亚洲官网 統計數字是,702人死亡,42人重傷,1042人失蹤。綜究其因,該次災禍究竟是是天災異或人禍

本文留言

作者謝德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