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次反對美韓黃海軍演被指反應過激

針對美國國防部發言人6號表示將派遣「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前往黃海參加美韓聯合軍演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當天即敦促有關方面嚴肅認真地對待中方的關切和立場。據中新網的消息,這是一個多月以來中方第9次就韓美軍演作出回應。對此有北京學者認為國內輿論對美韓軍演的反應有些過激,這並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聯合早報》此前引述北京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指出,韓國「天安」艦事件以來,中國輿論對此表示同情的聲音很微弱,但對美韓針對 「天安」艦被擊沉而舉行的聯合軍演,卻反應非常激烈,有些人甚至認為,「天安」艦事件就是美韓的一個陰謀,中國要「為朝鮮出頭」等等。這些反應顯然不利於中國站在公正立場上緩和朝鮮半島的危機,甚至有可能把中國變成朝鮮的「擋箭牌」。

這位學者強調說,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執行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使中國得以避開無謂爭端、一心發展經濟。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某些軍方學者和媒體評論員的思想開始膨脹,認為「韜光養晦」已經過時,把美國在亞洲的所有行動都看成是在「圍堵中國」。他們一方面批評美國的「冷戰思維」,一方面卻又用朝鮮式的「更冷戰」的思維看待美國。有意無意地散佈中美之間的對抗乃至軍事衝突不可避免,刺激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

不僅如此,一些媒體為了提高收視率或者瀏覽量,也時常主動去渲染和誇大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誤導受眾。這名學者認為,即使美國航空母艦到中國近海活動,也不可能改變中美關係整體上友好合作的基本面,中美關係不會也不應該重返冷戰時代。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和中國的某些人都應該拋棄冷戰思維。

另據(韓國)朝鮮日報引述華盛頓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歐巴馬政府自去年1月上臺後一直被指在對華關係上態度柔弱,現政府內部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即使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也不必去人為壓制。另外,宣布將「喬治-華盛頓」號派往西海〈即黃海〉,也可能是出於這樣一種戰略判斷,即在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之前,讓美國航母在中國近海大搖大擺地參加演習,更有利於自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