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銀行資業產質量堪憂(圖)

 2010-07-28 12: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多數國家,地方政府銀行貸款中有五分之一會違約的消息將令人震驚。但在中國,這樣的新聞讓人驚喜。

「近80%的項目至少有一些償債能力,這個事實相當令人驚訝,」匯豐(HSBC)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分析師們表示,他們曾採用這樣的假設,即中國地方政府總計7.7萬億元人民幣(合1.1萬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中,至少有30%不太可能得到償還。這使20%的估計成為相對而言的好消息,即便這只是各銀行自己提供的初步數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今年還將進行更為正式的評估。

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面臨如此陰暗的前景,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許多貸款投入了根本無望大舉盈利的項目。

「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銀行放貸被用來代替財政支出,以提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和創造就業,」屈宏斌表示。「可能無法償還的那20%地方政府貸款中,有許多很可能投入了純粹的公共工程項目,如修建公園或公共廁所,或者植樹。」

在其它國家背上巨額赤字為刺激方案埋單之際,北京方面讓政府控制的銀行體系先拿出資金,從而推遲了刺激措施的最終賬單。即便是2008年11月宣布的大肆吹噓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方案,也僅包括1.2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央政府資金,其餘資金來自地方政府和銀行貸款。

一些分析師提出,如果北京方面的刺激資金有更多來自中央政府預算,那將更為透明,有助於減少浪費和腐敗。「如果通過中央預算來運作更多投資,他們就不會像後來發生的那樣,讓商業銀行家扮演政府政策代理人的角色,」渣打(Standard Chartered)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但他們當時並不具有那種奢侈的選擇,因為那是一個緊急情況,他們必須迅速行動,而他們沒有現成的機制。」

過去10年間,中國各銀行已從缺乏清償能力的困境機構,轉變為就市值和絕對利潤額而言全球最有價值和最盈利的銀行。這是通過政府注資、大量剝離不良貸款、改善風險管理、以及部分私有化(在香港和上海證交所上市)實現的。但北京方面仍持有各大銀行的多數股權。因此,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實質上是下令銀行重拾舊習慣,即向政府青睞的項目提供資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