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國家,地方政府銀行貸款中有五分之一會違約的消息將令人震驚。但在中國,這樣的新聞讓人驚喜。
「近80%的項目至少有一些償債能力,這個事實相當令人驚訝,」匯豐(HSBC)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分析師們表示,他們曾採用這樣的假設,即中國地方政府總計7.7萬億元人民幣(合1.1萬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中,至少有30%不太可能得到償還。這使20%的估計成為相對而言的好消息,即便這只是各銀行自己提供的初步數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今年還將進行更為正式的評估。
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面臨如此陰暗的前景,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許多貸款投入了根本無望大舉盈利的項目。
「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銀行放貸被用來代替財政支出,以提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和創造就業,」屈宏斌表示。「可能無法償還的那20%地方政府貸款中,有許多很可能投入了純粹的公共工程項目,如修建公園或公共廁所,或者植樹。」
在其它國家背上巨額赤字為刺激方案埋單之際,北京方面讓政府控制的銀行體系先拿出資金,從而推遲了刺激措施的最終賬單。即便是2008年11月宣布的大肆吹噓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方案,也僅包括1.2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央政府資金,其餘資金來自地方政府和銀行貸款。
一些分析師提出,如果北京方面的刺激資金有更多來自中央政府預算,那將更為透明,有助於減少浪費和腐敗。「如果通過中央預算來運作更多投資,他們就不會像後來發生的那樣,讓商業銀行家扮演政府政策代理人的角色,」渣打(Standard Chartered)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但他們當時並不具有那種奢侈的選擇,因為那是一個緊急情況,他們必須迅速行動,而他們沒有現成的機制。」
過去10年間,中國各銀行已從缺乏清償能力的困境機構,轉變為就市值和絕對利潤額而言全球最有價值和最盈利的銀行。這是通過政府注資、大量剝離不良貸款、改善風險管理、以及部分私有化(在香港和上海證交所上市)實現的。但北京方面仍持有各大銀行的多數股權。因此,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實質上是下令銀行重拾舊習慣,即向政府青睞的項目提供資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