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印象:中國的變與不變

在內地一個半月,旅遊的城市不算,以下的印象主要來自北京和一、兩個北方主要城市。與幾年前相比,在內地看到的最大的變化是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從穿著打扮到手中玩得特溜的威廉亚洲官网 電子產品,從對職場人生以及個人理想目標的看法都與其它國家城市的同齡人十分類似,網際網路路的普及真的使世界變小了。

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從農村來到城市工作和居住的人越來越多了,公路、高鐵、和飛機等的高效使用使交通變得更加方便,城市化顯然是個大趨勢。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物價的上漲,汽車和其它奢侈品比美國更加昂貴,一般消費品也比以前更貴了,與美國的同類商品相比,從二分之一到更高一點的價格範圍比較普遍,幾年前比較大的價格差別已經很難看到了,這肯定與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相關。農產品和食品從蒜到綠豆等等輪番成倍漲價,官方的說法要麼怪罪天氣因素引起的減產,要麼責備流通領域的囤積居奇。其實通貨膨脹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個紙幣現象(如今好像不時興從馬克思的<<資本論>>裡找答案了),紙鈔增發多了,總得有個出口,商品價格和投資資產價格在總體上是壓制不下去的,就像是一隻手按得下幾個水缸裡的葫蘆卻按不下其它的瓢。

但是這次所感受到的中國多年不變的東西卻更讓人印象深刻,大城市裡的空氣污染可能由於大量的汽車尾氣排放和開腸破肚的建築工地等原因依然讓外來人的呼吸系統無法忍受,不下雨時街面上有一層由微土粒組成的塵土,颳風時就更明顯了。非展示性主街的人行道上除了痰跡之外,還多了不少狗屎,印象中好像城市裡曾經不可以養狗,還是規矩已經改了?

半個世紀不變的新聞聯播一如既往地每天重複著領導們的工作日程表和工農兵各業的喜報。某大學舉辦校慶,有個政治局級別的校友回校祝賀,距離校門十條街之外的早市居然被關閉了兩天,上千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不明白市民在人頭攛動的早市上買菜過日子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高級的人民公僕難道不想看到人民真實的日常活動嗎?

某大學附屬中學把教育當成企業來辦,初中每個學期近萬元的收費不算,把初升高年級的學生每週6天、每天十多個小時地圈在學校裡,目的是把十幾歲的孩子們變成高效率的考試機器,然後再用高升學率做廣告,招取下一批客戶。站在學校的鐵柵欄外面,感覺就好像是個應試集中營,花樣年華的學生們變成了可憐的囚徒,在堆積如山的試捲上勞作。這類學校出來的學生即使升到所謂重點高中或大學,也已經對主動的學習求知厭惡之至,在應試一年的過程中耗盡了學習的興趣,此後根本不會有什麼求學後勁。

在北京到最近的一家工商銀行存些美元,一天只能存款三千,所以得連續去幾天,坐在玻璃板裡的大媽接過錢後竟然大喇喇地給我來了這麼一句,「這裡面要是有一張假的我可都不給你存了」,可真把我給雷到了,我是想開戶存款的客戶還是要找她貸款的騙子?國營的就至於這麼拽麼?銀行業好像還不是像某些國家資本主義行業那樣高度壟斷的吧?在一個半月裡發生的諸如此類的一些小事情不禁喚起了我二、三十年前的一些記憶,現在的中國雖然表面上有了很大的變化,骨子裡可能並沒有改變太多。

說起面子來,中國人重視面子有時比實際利益還多的說法還真有些道理,站在城市的主要展示性商業大街上,往上看高層商業樓你會覺得像是身處在歐洲某國,可是在城市的其它一些街道上,人行道上鋪的廉價瓷磚早已破碎,下雨時積水一汪汪,行走不便。如果想開車出行,某些路段就像在小河中顛簸,車不被水淹得拋錨就算幸運。在北京一環內竟然還有類似貧民窟的破敗胡同,卻在外面整個用灰色的月牆圍起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公園。如今的男人女人們都把自己打扮得衣著光鮮、娥娜多姿,但不妨礙有些人在公共樓道裡撒尿,在公共場合隨處吐痰。售價幾百萬人民幣的高層江畔樓盤掛著讓人想入非非的洋名,從外面看要多體面有多體面,到裡面一看,牆壁、地面、和天花板上有著隱形和顯形的裂縫,廚房面積比廁所大不了多少,客廳可是大得驚人,難道購房人在客廳裡遙望著江景整天吃外賣?有錢人早已有房子住了,繼續買房的目的就是放著當投資,沒錢人不要說買這樣昂貴的房子,就是租住恐怕都租不起。CCTV財經頻道每天發布各個大城市房產成交的數據,就像發布股票交易價格一樣,試問世界上哪個國家這麼做過?

投資方面,在長期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內地目前值得選擇的渠道真的很少,已經十分昂貴的房產價格也許還能再次被炒高,但多年後的真實價值不敢想像。股市的主要目的本來就是為效率極其低下的國有企業(比如像即將上市的農行這樣的類壟斷性企業)圈錢融資,可卻吸引了上億的股民企圖在股票上發財,然後買房子,真正的有錢人直接就買幾套房子作為投資了。好在可以購買黃金,但不管是銀行還是金店出售的實物黃金價格都比國際黃金期貨的交易價格要高,但起碼央行無法每年增發黃金20%多吧,有條件的話可以直接在國際市場上交易黃金價格更合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