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工人權利「轉型」?(圖)


中國工人的待遇是目前關注的重點

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發表講話,呼籲為來自農村的工人調整工資、重視工人的福利,中國的媒體也發表相關或者類似主題的文章。

工人地位

中國因為「中國製造」而經濟突飛猛進,但是在財富的分配上卻更加地兩極化、貧富的差距也更大。

如今官員和媒體的表態是否意味著起碼官方注意到了應該把「農民工當成自己的孩子」?要重視他們的權利?

來自農村的工人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但是他們在中國經濟增長當中取得的利益也可以說是最少。

長期關注中國工人權利、本身也是工人出身的韓東方向BBC中文網表示,經過富士康事件、本田罷工還有改革開放30年來多次的「工業行動」,中國政府終於意識到對工人階層的不公。

待遇問題

當都市的白領說,他們的住房每平米價值多少多少萬的時候,來自農村、提供主要勞動力的工人卻只能獲得大約每月1000元人民幣的工資。

雖說中國的經濟已經有從「溫飽型」轉向到「消費型」的跡象,但是都市地區物價的高漲使得這些從數字上看來屬於「小康」的工人,實際上是都市消費的最底層。

照俗話講,農村工人到都市打工應該算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現在的都市招工已經很難說是資方「剝削」勞方。

韓東方則認為,現實不代表就是公平、公正,政府和社會介入才能達到社會的公正。

但是龐大、似乎取之不竭的勞動力來源也使得資方有了「中國就是人多」的錯覺,認為勞力市場是供過於求,企業獲利是第一優先,工人權利好像就被「忽略」了。


農民工是中國經濟起飛的推力

代表制度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唐鈞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希望見到在政府主持下的勞資談判」也就是說,經過官方認可的方式來改善目前的勞資關係。

韓東方也覺得,要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就有必要讓大家參與,「人多、意見多、點子也就多」。

他說,勞資通過談判,不但能建立更好的勞資關係,也能建立起勞資互動的規則。

前些時候,曾經有機會到上海採訪,期間也和一名餐館老闆交談,他說現在他最欠缺的是洗碗、打雜、每月工資大約1000元外帶供應食宿的低層非技術工人。

這位老闆說,他也理解都市地區生活不便宜,但是由於「勞力市場的行情」和「實際能承受的給薪能力」,他也很難為最底層的工人調整工資。

切身利益

韓東方認為,工資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個表面問題,但是卻又和每個工人都息息相關、對每個工人來講都很重要,但是更深一層的則應該是讓工人有合法的代表來爭取權利。

有一位打算把工廠撤出中國大陸的台商曾經對我說,他撤出不是因為政治因素、也不擔心工資增加20%。

他最擔心的是當農村勞動力因為工資不見漲而對到都市地區打工缺乏興趣興趣、工廠找不到工人的時候,資方就會發現原來「中國的人並不多」了。

韓東方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勞資之間有了規則,工人的權利受到了保障,那麼對資方而言,上述的這種憂慮也就不存在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威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