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引發中國校園暴力思考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許多小學和幼兒園因為頻發校園暴力案的陰影,或決定縮小甚至取消大型慶祝活動,或加強保安而製造出戒備森嚴的氣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鎮暴武警坐鎮校園 兒童不敢大慶兒童節

江蘇泰興幼兒園襲擊案的凶手徐玉元日前被執行死刑。不過,「徐玉元們」造成的陰影並沒有因此而散去。

新華社報導,北京大部分幼兒園和小學都把原定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校外大型活動改到校內,並且縮小活動規模,同時也不允許家長參加院內慶祝活動。

「青年參考」報導,北京從5月12日開始,向學校派遣超過2000名武警官兵。他們隨身攜帶包括催淚瓦斯在內的防暴裝備,執行警戒任務。同一天,北京市第一支專職校園保安人員正式上崗。其他地區,湖南長沙市校園裡的武警護衛也被攝入鏡頭中。

此外,中國政府還出臺新規定,購買15厘米以上長度刀具的人須登記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今年4月,中國教育部要求各幼兒園和學校,嚴禁陌生人進入。

中國政府雖然加大投入,採取多項措施來捍衛校園安全,不過,如何「從深層」解決這一問題卻令社會各界堪憂。正如經濟學家茅於軾所說,再大的投入也不意味終極的解決途經。

章立凡:校園血案反映了教育制度和社會問題

位於北京的中國歷史學家、評論人士章立凡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表示,校園血案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很多國家在特定時期都曾經發生過。目前發生在中國的校園血案和富士康「連跳」現象疊加在一起,對弱者下手和對自己下手構成的是社會情緒的極端化宣泄。

章立凡說:「這個現象說明,社會矛盾很尖銳,社會被撕裂。只有在這樣的社會中才會產生如此恐怖的事件。 這說明,社會分配不公,人們感覺沒有希望;此外,中國教育很失敗,凸顯教育制度的缺陷。 」

章立凡說,無論是報復社會還是報復自己,都說明瞭極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中國式教育制度中,學生接受的灌輸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導致很多人從校園時代便開始了人格分裂。此外,社會不公下弱者告訴無門也是值得關注的現象。總之,惡性事件向社會發出了信號,社會的危險程度已經達到了臨界點,讓人感到「崩盤」在即。

位於北京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獨立學者舒可心對美國之音表示,把無辜弱者作為報復對象者在社會急速發展、貧富差距快速擴大的情況下,心理被扭曲。他們作為脆弱的社會底層人物,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直接衝撞軍隊、警察甚至官員。比他們更弱的兒童便成為他們眼中敵人的延伸,因為他們假想這些孩子是貪官污吏的後代。這樣的思維也折射出中國歷來以強壓弱、以大壓小的所謂強勢邏輯。

舒可心說:「在中國的鬥爭哲學裡,人們習以為常地認為,強勢應該欺負弱勢,弱勢應該欺負更弱勢。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把思維定式扭轉為強勢照顧弱勢,強勢廣盡社會責任。」

舒可心指出,中國發展到如今,從上至下關注的僅僅是經濟收入,沒有覺悟到心理落差的現實存在。心理落差不僅讓窮人仇富,更讓富人滋生「暴富心態」和「為富不仁」,暴露出人性的貪婪、自私和冷漠無情。這樣的環境中,社會悲劇不可避免。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