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裔法官出頭天


▲臺灣醫生移民劉弘威獲歐巴馬提名出任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舊金山)上訴法官。

美國主流媒體最近把新聞焦點集中在大法官提名人伊蓮娜.凱根能否通過參院審核之際,兩件與亞裔有關法界重大事件,正在改變美國歷史的面貌,為美國司法界創造新氣象。一是兩歲時隨貧窮的父母自香港移民到紐約的陳卓光,於四月二十一日獲參院九十八票同意通過出任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紐約)上訴法官,這是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以來第一位亞裔膺此殊榮。另外一件,獲歐巴馬提名出任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舊金山)上訴法官的臺灣醫生移民劉弘威於五月十三日參院司法委員會十二票贊成,七票反對的比數過關。任命案將送參院票決。

這兩件司法人事任命,都是歐巴馬的傑作,非但振奮了亞裔的氣勢,並凸顯了他向法界進軍的氣勢。亞裔僅美國人口的百分之五,有成就的亞裔一向以學理、學醫為主,估計全美醫生人數,亞裔即佔百分之十五,而亞裔律師則只佔百分之三。新一代亞裔移民顯然已有更廣大發揮理想的空間,他們陸陸續續向媒體、法界與政界前進,嶄露頭角已頗不乏人。

陳卓光、劉弘威的出身背景非常不同。五十六歲的陳卓光,父親在紐約中國餐館當跑堂,中學念史哈維森名校,大學讀普林斯頓。環境清寒卻力爭上游。最早提拔他的是柯林頓,一九九四年柯林頓提名他擔任紐約南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去年,歐巴馬提名他更上層樓,出任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上訴法官,遭共和黨拖了半年始予通過。陳卓光當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期間,表現優異,屢獲好評,他在聯邦地方法官任內最後一次引人矚目的表現,判決詐財大騙子馬多夫一百五十年徒刑。

陳卓光有豐富而又出色的判案經驗,平時言行亦中規中矩,極少發表政治評論,故參院共和黨並未找他麻煩。反觀現任柏克萊加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的劉弘威則是自由派立場鮮明,著述極多而又經常在媒體上發表意見,他毫無司法實務經驗(僅在私人律師事務所當過訴訟律師)。

因此共和黨與保守派聽到他獲歐巴馬提名後,即團結一致,加強炮火猛攻三十九歲的劉弘威。所幸劉氏在參院司法委員會任命聽證會上面對共和黨的凌厲攻勢,始終保持鎮定,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對答順利,好在目前是民主黨控制參院的時代,司委會七名共和黨全投反對票,十二名民主黨則把劉氏送上壘。

劉弘威的父親劉文彬,母親蔡洋清都是在六○年代末考上ECFMG從臺灣到美國的醫生。劉弘威的哥哥已當了醫生,他也差一點讀醫,史坦福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因學業和課外活動表現超卓而獲羅氏學者(Rhode Scholar)獎學金赴牛津大學主修哲學與生理。柯林頓當年也是羅氏學者,過去獲得羅氏學者殊榮的華裔學生只有寥寥幾人。劉氏返美後決定學法,一九九八年從耶魯法學院畢。多年來,劉氏一直被認為是美國憲法、民法、教育教策和最高法院的專家,他勤於撰寫,勇於發表自己意見。他主張把「社會福利權」納入憲法的主張,激怒了共和黨與保守派;他贊成女性有墮胎權、同性結婚權和保障少數民族就學就業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他痛批布希對戰俘的水刑,他也反對死刑。布希提名保守派聯邦上訴法官艾裡圖出任大法官時,他曾出席參院司委員表達反對之意,這項舉動得罪了共和黨。

老實說,歐巴馬能夠提名自由派的劉弘威出任聯邦上訴法官,是一項高明的選擇。全美有九十四個聯邦司法區(共有八百七十五位聯邦地方法官),其中又分為十二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共有一百七十五位上訴法官)。陳卓光所屬的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管轄紐約州、康乃狄州和佛蒙特州;而劉弘威獲提名的第九巡迴法院則幅員廣大,管轄加州、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等十一個州和地區。

聯邦上訴法院是最高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司法機構,目前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全是出身聯邦上訴法官。如劉弘威能獲參院全院通過任命,則聯邦上訴法院頓時多了兩名亞裔法官,這不僅是亞裔之光,更是亞裔在法界與政界「出頭天」的燦爛標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