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善待他人,以生福光

 2010-04-27 0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光是有一定波長的,人具有產生這種波長的功能。人感恩的意念或憎恨的意念,都會形成一種波長射向目標。幾千年來民間流傳的祝福或詛咒,就有這種作用。佛學將意念稱為念力,一個簡單的試驗可以證明此力的存在:先將兩手比照,證明同樣長短之後,將一隻手放鬆(男左女右),加意念讓它變長。

一般情況下,5分鐘後,它可比另一隻手長1厘米左右(過幾分鐘後還可恢復原狀)。這個試驗證明,意念可以轉化為力。有一次,各路的特異功能者雲集一處表演。朋友請一位全國著名的大活佛觀看。活佛未露面,只是在休息室隔窗觀看。當場,所有的特異功能者均無功能了,可見念力能量之大。陽德主榮,陰德主壽。


中國民間歷來有積陽德、積陰德之說。積陽德即為他人做了善事並被人知道,贏得了他人的讚譽或應有的回報。這種善報已在可視的時空中完成。積陰德卻不同,為他人做了善事不被世人知道,善報沒有在可視的時空中完成。這種善報只能通過不可視的時空完成。這種善報未使人得到可視的榮華富貴,但使人得到了不可視的壽命延長。

史書曾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著名的卦師曾斷定一人40歲時必死,後來此人不但未死,而且60歲時還當了宰相。占卜極準的卦師心中不服,一種強烈的理念驅使他非要查個究竟不可。

他終於查出,這個宰相在二十幾歲時曾拾到一串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他沒有貪慾,將原物交還失主而不求回報。此事令老卦師深受震動,悟出一個大道理,他對天長嘆:「富貴有命,生死在天,天在哪裡,在人心中。陰德充盈,也能衝出五行。」

這種積陰德和壽命延長之間的聯繫究竟是一種什麼現象,難以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解釋,只能用模糊數學的方法思維。那些陰德高的人,身上放射著一種光,被稱為德光,氣功高人晚上煉功時,可以看到某一區域有這種德光,見此光便知此地有陰德高超之人。德光強,質量密度必高。這種質量可以用核燃料作比喻,它雖量小但密度卻很高,幾克抵得上成百上千公斤煤產生的熱量。這種陰德能量對維護生命肯定是有好處的。有科學家曾提出一種假說,認為人有生物時鐘。

人出生時內部機制已對生命的時限做了設定,時間一到,體內即分泌出死亡素,導致人死亡;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人如一支顯像管,出生時已確定了它使用的期限。按上述假說,我認為通過積陰德而使自己內在質量密度提高,可以突破生命極限的設定。這就是民間講的「陰德充盈,衝出五行」的道理。

人善心靜,養血益氣。人在受到善的撞擊時,常會感到一股暖流沐浴全身。
善是人體積極因素的起動器,讓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充滿善,可加快氣血流通。
記得剛當兵時,一次押解犯人途中停留吃飯,本來犯人可以自己隨便盛湯,可一位管教卻一杓杓地往犯人碗裡添。我好生奇怪。待管教離開,我也效法管教給犯人碗裡添湯,忽然有陣陣快感通遍全身。那時我尚不知善待他人與養生的關係。我之所以二十多年以後對此事仍記憶猶新,就是因為那種快感令人難忘。由此可以聯想到一些人甘願做助人為樂的「傻子」,他們樂在其中,是一種天性的需要,也只有他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悅和奧妙。這是缺乏善心與悟性的人難以理解的。

善待他人不僅可以延壽、氣血暢通,還可以令面容秀美。

中國民間有句古話:「相隨心變。善能使鬼變成人,惡能使人變成鬼。」此話千真萬確。我們生活中之人,有的鼻眼端正,但並不美,仔細想來,因其面部每一細胞裡都缺少善的內涵。有人相貌平平,卻令人感到親切和不凡,這是因其由表及裡透著善。一個日本心理醫生曾治療過一女性患者。此女兩腮奇大,像扣了兩個乒乓球,無奈只能用口罩掩蓋。經心理醫生追問,此女道出真情。原來她見到比自己好看的女人就恨得咬牙切齒,久而久之,兩腮變形,到處尋醫不見療效。心理醫生告訴她,此病無法用現有的物理和化學手段治療,但只要悟出一個字的道理,即可病癒,這個字是善。其做法是:每見到一個女人,就從心裏祝願她長得更加漂亮,久之必有療效。此女遵醫囑,半年之後兩腮恢復原狀,臉上的橫肉也消失了,變得溫和而可愛。

有人講,生活中有害我者,如何對其行善?消除此念,須跳出一般的思維。比方說,大水即將來臨,可螞蟻還在爭鬥你死我活;洪水一過,雙方均亡。對此,我們思維的方式屬三維空間,可以看清,螞蟻的二維空間思維模式則看不清這一點。那麼,在四維空間看我們人與人的爭鬥,不是像我們看螞蟻一樣嗎?

善待他人必生福光。這是一條定律,悟出此番道理並付諸行動的人,才能受其益,知其妙。願有造化之人沐浴在福光之中。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