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對彼此讓利?
繼亞洲經濟率先擺脫金融風暴邁向復甦之後,最近美歐製造服務業與消費信心指數亦頻傳捷報,當美國評估自救方案退場的同時,也將振興經濟的後續動能寄託在出口市場上。基於匯價升貶乃影響出口競爭力的一大關鍵,美國府會過去這段時間來催升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動作益顯急迫,彷彿只要人民幣升值,就可以力挽美國出口業於既倒。
儘管美中官方與學界已針對人民幣升值之必要性,有過無數回合的正反辯,但由於出發點不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終究無法說服對方。即使有日圓升值無助於削減美日貿易逆差的歷史佐證,即使雙方均知「美國人加強儲蓄,中國人增加消費」才是根治美中貿易失衡之道,但消費文化的改變要花上好幾個世代,現今美國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不可能耐心久候,因此促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便成為提升美國出口立竿見影的手段。
截至目前為止,中方仍堅持匯率政策的自主性,尤其甫出爐的3月份貿易收支,竟出現近6年來的首度逆差,逆差額達72.4億美元,似可暫杜升值論者悠悠之口。但若深入分析,該月逆差部分源於農曆年前趕工出貨的排擠效應,並非常態。且單單對臺灣逆差便高達79億美元,主要系擴大對臺採購的「讓利」結果,對日、韓也分別出現65.3億與61.3億美元的入超;對美國則依然順差98.7億美元,首季順差更累計達308億美元。換言之,除非中國連月出現貿易逆差,且對美順差逆轉,否則單月數字並不足以說服老美。
當然,面對美國府會軟硬兼施,北京當局不可能無所感。歐巴馬政府期望人民幣升值之心雖然急切,但在措詞上始終充滿彈性,日前甚至主動將原訂4月中發布的匯率操縱報告延後,顯然希望以善意換取中國的正面回應。何況,人民幣升值短期內或將衝擊中國出口,但民眾購買力相對提升,亦有助於緩和通膨,並非全然無益。而且從長遠觀之,隨著人民幣不斷擴大交易範疇,越來越具備國際貨幣的架式,與美元脫鉤終是不可規避的課題。在此之前,適時推升人民幣匯率,誠如美國財長蓋特納的循循善誘:「是健康且必要的調整。」
由於上週蓋特納在印度行之後臨時加演港陸行,拜會主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中國副總理王歧山,外界開始期待北京當局在人民幣議題上,可能 「讓利」以回應華府善意。因此,接下來的發展將不是繼續辯論人民幣該不該升,而是如何營造一個由中國自主決定的升值環境,亦即北京當局基於對中國自身發展的好處,以及身為大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讓人民幣溫和升值(例如3至5%),而非一次升足。
然而,美中是否真的已筑好「人民幣升值」的台階?答案卻未必樂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2日在華府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時,罕見地針對匯率與貿易議題發表意見,強調人民幣升值既解決不了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也解決不了美國的就業問題。他同時指出,中方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堅定不移,但會是基於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在外部壓力下。由此顯示,儘管人民幣終須一升,現階段中方仍不願讓美方討到便宜。
結束華府之行後,胡錦濤將轉往巴西出席16日舉行的第2屆金磚四國(BRIC)峰會,討論在多邊貿易中擴大使用本國貨幣在內的多元貨幣,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屆時他會否再次「宣示主權」,就更受關注。
即使中國願意在匯率議題上「讓利」,美國民主黨政府也願意接受人民幣緩升,但擋不擋得住11月國會期中選舉的壓力?相較於政府的「講理」,國會基於勝選的考慮,向來主張採取強硬態度,共和黨議員在健保案敗陣之後,又豈會輕易放過美中貿易失衡問題?
至於中方期望美方「讓利」,放寬高科技產品出口至中國,以收平衡雙邊貿易與協助中國產業升級之雙效,恐怕一時間更難在國會過關。萬一美國國會揮舞保護主義大刀逼中國「讓步」,那麼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3月下旬揚言「奉陪到底」的強硬立場,勢將重新抬頭。
美中到底有無彼此讓利的可能?目前看似曙光乍現,卻也可能是風雨前的寧靜。
兩種結果對全球經貿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是好是壞,將取決於美中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