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難的問題已經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以至於在兩會上,教育問題也成為焦點問題。
據中國官方的新華網星期一報導,中國政府最近在兩會上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向公眾徵求意見。綱要提出,要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這引發了許多農民工的討論。
中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上學難,上學質量差的問題,是持續多年來的一個老難問題。就拿貴陽市來說,近年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貴陽市入學機會很大一部分是由民辦學校提供的。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貴陽市經教育部門審批設置的民辦進城務工人員義務教育學校達197所,在貴陽接受義務教育的15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中,有65%在民辦學校就讀。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女士表示,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應該是中央政府的責任。但是,中國雖然多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政府的教育開支卻非常少:ACT1:「整個的教育投資就不足。至於在農村跟城市夾縫中生活的農民工,他們子女受到教育的待遇那就是雪上加霜就更低了。從2004年開始,中央在財政方面有意識要訂一個專項的經費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讀的問題。但是呢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看出來他們訂出什麼具體的方案來。政府對農民工子女因為是有戶籍制度的問題,這個戶籍制度如果是沒有從基礎上解決的話,很多問題沒有辦法正式地提到台面上來,就是如果說你根本就不承認這一些農民工他們的身份的話,你怎麼能夠處理他們的子女上學的問題呢?」
新華網援引貴陽市教育局職成教處一位官員的話說,大多數農民工居住的城郊接合部沒有公辦中小學,即使有,容量也非常有限,農民工子女進入公辦學校讀書很困難,新建公辦學校土地不好找,造價也很高昂。為縮小民辦與公辦學校的差距,2009年貴陽市對8所公辦中小學進行改擴建,盡力吸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並從2007年開始,逐步加大對就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幫扶力度:發放學雜費補助、提供公用經費補助、發放免費教科書等,並試點實行政府出資特聘教師到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任教的政策等。
但這位官員還說,這些政策只能緩解現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民辦學校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的教育心理教授藍雲先生指出,農民工作為對中國這些年來經濟迅猛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階層,政府起碼應該保證他們的子女能夠享受到類似義務教育等的社會服務:「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崛起做了那麼大的貢獻,但是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卻要被剝奪的話,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現在不光是他們不能受益,甚至他們的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一個非常不應該發生的事兒。民工吧實際上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去年的《時代週刊》把中國的民工登在他們的封面人物上面,認為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但是他們在中國整個的經濟發展中間受益的是最少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受教育權是人權的一部分。」
報導還援引貴州省意氣風發紅十字會會長嚴培文的話說,影響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教育質量的最大問題在於教師隊伍不穩定,能力參差不齊。他認為國家應該下大力解決民辦學校的教師問題。
一位農民工表示,他們進城打工,捨不得把孩子留在家裡,擔心沒人照管。但在城裡讀書,教學質量又成問題。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能在城裡上好學,和公辦學校的孩子一樣擁有較好的學習條件。
新華網的另一則消息說,在今年的中國兩會召開前,歷經磨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稿終於發布。 在中國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也在為解決中國偏遠地區師資不足的問題支招、獻策。
在發布會上,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不但要讓孩子「有學上」,還要讓他們「上好學」。
袁貴仁在2月10日召開的教育部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教育部今年首要的工作是啟動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今年教育部將落實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入地為主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讀費。這一計畫是否能落實,還有待觀察。美國得克薩斯州科技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藍雲先生指出,根據中國本身的教育法,美國孩子上學的權利都是由法律保障的:「國家有教育法嘛,教育法規定中國現在的義務教育應該是九年制的教育嘛。所以政府是應該有這個責任的,這是政府的職能之一。應該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幾位代表提出,相對落後地區的教師在工資待遇上和城市教師差距大,這是導致農村師資力量匱乏的主要原因。代表、委員們紛紛呼籲應加大對相對落後地區教育的投入,主張對薄弱地區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使他們願意在農村任教,而且在那裡能夠安心任教。
- 關鍵字搜索:
- 農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