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身上所體現的「見義勇為」

廖亦武,他所有作品在中國都是被禁止的。他的境遇是非常淒慘的。在文革的時候,當時他還在武漢大學唸書,已經被整被關了,放出來後,在八九年時碰到天安門大屠殺,他又仗義執言,寫了個《大屠殺》詩歌,因此又進監牢許多年。

從牢裡放出來以後,他沒有工作,他是個音樂家,簫吹得很好,非常有名,所以有時侯就靠吹簫賺點錢。寫東西賺的錢很少,但是他鍥而不舍,一直在工作,一直在寫東西。寫的東西無數,現在有許多已經翻譯成德文、法文,所以在外國也非常有名。

廖亦武個案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他2010年3月1號,坐上飛機從成都要去德國科隆參加一個重要的文學節。這個文學節中有一個節目,就是安排由廖亦武讀他最近寫的一個作品。這個作品已譯成德文了,他只要念中文,別人會把德文念出來。所以這是他的任務之一,向德國讀者介紹他的新書。但是就在他坐上飛機以後,突然飛機上的人員對他說,「廖先生,你得下去了,你得把你的行李也帶下去,有人來找你。」他問是誰?「下去就知道。」下去以後才知,原來是公安局的警察在底下等著他。把他帶到了公安局審問了四個小時,然後放他回家。

但是他在家裡不能做任何事也不准出去,等於是軟禁在家裡面。他的電話被切斷,手機也被切斷。不過,最後他還是有辦法用網路跟外面取得聯繫,這樣才使我們知道了真相。剛才說的那些事情就是他自己說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共產黨對他的壓迫,是無所不能的,而且這不是第一次或者第二次,這是第十三次,所以說這是特別少見的事情。他們沒有一次讓他出國過,廖亦武從前寫過一些激烈的作品,但是並沒有推翻政府的任何意圖。

他只是描寫最悲慘的下層社會,因為他自己就流落在下層社會。他對下層社會,包括掃茅坑的人、包括盜墓賊、包括妓女,揭露了他們悲慘的生活。在中國經濟繁榮的假象之下,少數人是富起來了,可是,大多數人生活窮困、悲慘,這是不能想像的。所以他是為這些人來說話的。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廖亦武的精神,他最後發表了一個聲明,通過香港的人權組織告訴大家,他對這件事情雖然失望,但是他還不灰心。他在聲明中說:「像我這樣的作家,來自社會的最底層,必須要繼續寫作、要繼續記錄我的所見所聞,並把這些東西傳播出去。我明知這樣做,會讓中國共產黨不高興的,但是我也顧不得,因為這是我的責任。我們所有作家,從底層社會來,看到不公平事情,想說話,都有這樣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要讓大家瞭解事實。」

他特別強調要讓德國的讀者瞭解,中國精神的生命一定遠遠比集權政府長。所以他並不灰心。他自己一再遭到挫折,十三次被阻止,但是他還是抱著希望。這也是孔子的一種精神。孔子就是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我們知道儒家的孔子孟子都提倡三種最高的道德。這道德我們普通叫「智、仁、勇」。但是「勇」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莽莽撞撞,而是要有文明的。所以孔子說「勇」要有「禮」,勇而無禮就不行,勇而無禮你就是胡來了。

怎麼樣叫「勇」呢?「勇」就是要見義勇為,如果見義不為,就是無勇也。你一個人看到社會不公平,覺得應該出來說話,或者應該出來干涉,如果你可以做而不肯做,那就是缺乏「勇」。如果缺乏「勇」就不足以成為「仕」,就不能負擔起社會的責任。所以這是孔子最早的一句話,叫做「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又強調說「勇」固然重要,義為上。「勇」是為「義」服務的。我們不是光有勇,不怕死、可以冒險,這個不希奇,看你目的何在。目的是「義」,「義」就是社會的公平、社會的正義。

如果社會正義不能維持,也就是說,你不出來說話,那就是沒有勇氣,所以必須出來說話。像廖亦武這樣的人做的是孔子所說的,所以孟子講的話也可以配合。孟子說:「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這樣才是大丈夫。這樣的大丈夫就是要有勇氣,要見義勇為。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余英時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