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權利覺醒 挑戰社會不公
春節過後,內地爆發近十年罕見的「民工荒」,從珠三角到長三角,連四川、安徽、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都大叫缺工。表面看是經濟回暖、定單回升令招工困難,深層次原因是新一代農民工權利意識覺醒,他們用自己的擇業權向分配不公平、權利不公正的社會現實發起挑戰,逼政府提高數億農民工的公民待遇。
今年的「民工荒」來勢急、範圍廣,珠三角是其中的重災區,估計欠缺勞力達三百萬,致使企業有單不敢接,蒙受慘重損失。不少企業不惜以增薪、提高福利、放寬年齡學歷限制等手段搶招民工,甚至直接到車站「堵人」。據廣深多間人才市場透露,企業至少已將民工薪酬上調一成五,部分工種加薪五成,普通技工月薪達二千元,但仍「一人難求」。
「民工荒」捲土重來的直接原因是企業太摳,薪水太低。這些年來,各地以出口為導向的實體經濟快速增長,投資者有豐厚回報,但資本與勞動力的回報根本不成比例,企業不斷壓低農民工收入以獲取超高額利潤和提升競爭力,農民工薪水停滯不前,即使加幾個小錢也被通脹吞噬,而遍佈開發區、工業區的農民工,有幾人真正享受到每天工作八小時、每週兩天雙休的《勞動法》?他們憑甚麼要為企業奉獻廉價勞動力?
追求尊嚴追索權利
另外,內陸省份加速發展,尤其是河南、湖南、四川、湖北、安徽等省相繼進入GDP萬億元大省,民工需求驟增,也加劇了東南沿海的「民工荒」。四川民工能在老家找到工作,即使月薪比東莞低幾百元,有誰還願意拖兒帶女、離鄉背井外出務工,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農民工群體正值大規模代際替換,「八十後」、「九十後」已佔到農民工總數的六、七成,他們已不再是二十年前南下淘金一族,每月幾百元就能打發。新生代農民工不再為養家□口打工,收入大部分用於個人消費。不僅如此,他們還擁有明確的權利意識,增加一點工資和福利已很難打動其心,環境差就走人,無發展空間即換工。
新生代農民工的另一特徵是希望盡快融入城市主流社會,但為現實所逼仍然生活在都市邊緣。他們的父兄雖然已撈到第一桶金,但他們所需要的養老、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得不到公民待遇,而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對他們從來都是「經濟吸納,社會排斥」,需要時當廉價勞動力,不需要時隨時回鄉務農。因此,「民工荒」其實也是「民工權利荒」,單靠企業加薪,臨時提高待遇,而當局不降低城市接納農民工的門檻,要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安心務工,不過是一廂情願。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勞動力市場不可能幹枯,「民工荒」只是社會不公的產物。可喜的是,新生代農民工不再被動接受單向挑選,他們挑工作、選待遇、求尊嚴,以行動挑戰社會不公,向當局追索基本公民權利,當局不想辦法解決這些社會矛盾,「民工荒」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攔路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