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詩詞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翻閱中國史書,頗多正月十五慶祝活動的記載。唐初官修的《隋書·音樂志》中這樣描述:「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隋煬帝就曾作詩《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描寫當年元宵節的盛況:「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稱元夕、元宵。大概因為是春節慶典的尾聲,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賀以及人日的鏤金作勝,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是最為熱鬧的節日了:天上一輪圓月冉冉升起,地上萬盞燈火一派通明,星月燈燭,交相輝映,更有歌舞笙樂,神燈佛火,雲車火樹,珠翠管弦,像是張祜說的:「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燈》)像是顧況描述的:「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雲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上元夜憶長安》)像是崔液描寫的:「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裡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上元夜六首》其二)於是,家家戶戶,哪個還肯逗留在家中不出來呢?「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同上其一)不僅僅是萬人空巷,家家出門,而且往往會盡情而來,盡興方歸,往往是徹夜通宵,通宵達旦地玩個痛快,像是蘇味道那首著名的《正月十五夜》所說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也像是崔液所說的:「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喜路旁歌舞處,躊躇相顧不能歸。」(其 六)即便是月微星移、露灑燈稀的拂曉時光,也還餘興未盡不忍離去呢。

於是,上元燈節也就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多少愛情故事在此時上演,多少異性的傾慕在此時發生。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詞》:「去年元夜 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北宋歐陽修所寫,還是南宋朱淑真所為,就不甚了了,雖然自南宋曾慥《樂府雅詞》將此詞著作權歸為歐陽修,學術界學者也大多承認為歐陽修所作,如鄧紅梅教授的《女性詞史》也確認此詞為歐陽修之作,但仍然有人確信此詞為朱淑真所為。就風格來說,此詞明白如話,與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式的半文言有著雅俗之間的差異,而朱淑真「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清寒著摸人」(《減字木蘭花·春愁》)式的直白和「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清平樂·夏日遊湖》)的坦蕩,倒也像是那個「人約黃昏後」的主人翁。南宋以來,理學漸興,主張醇雅的曾慥,不肯將此詞歸一個女性所有,也是可以想見的,那就是可以接受士大夫的男子而作閨音,但不能接受一個女子真的成為這場愛情戲的主人翁。當然,這也是現在筆者的一種猜測,至少主張歐陽修所作的說法,也並沒有有力的證據。作為一般讀者,也許不會關心它的真正作者是誰,只是會為那「今年元夜時,花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的結局而深深悵惘。

上面說的是元夜燈節男女約會的故事,又有多少男女燈下相識兩情相許的故事,特別是詩人們寫出了多少痴情男子燈下見到美人心儀傾慕而無緣結識的遺憾。像辛棄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描寫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元夕燈節的繁華,也描寫了「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眾多美人的觀賞,更寫出了「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暗戀。王國維曾引用此數句作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的境界,而梁啟超則以為是「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些都無疑是妙解,但辛棄疾無論怎樣英雄,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傾慕一個邂逅相遇的美人,也是可以想見的:在元夕燈節之夜,他見到一位妙人在燈火之下,格外動人,他心儀之而無緣結識,又在人群的湧動中丟失了他的心中美人,正在懊惱,忽然,在不經意的回首中,竟然發現妙人就在燈火闌珊之處,也許也正在凝眸於他……詞人如實寫來,卻與自己之幽獨懷抱天然暗合。如此解釋,也未必不可。

當然,發生在上元燈節的,也並非都是情愛故事,也有許多家國之痛,人生百感。像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元宵佳節「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何等美景,卻以「人在何處」輕輕一句點醒現實的亡國之痛,這是中州中原與南渡之後空間的不同,以「來相召,香車寶馬」他人之喧囂,書寫她「謝他酒朋詩侶」的孤寂,這是此時此刻他者與自我迥然而異的情懷;以「中州盛日」元夕燈節的繁華,青春少女「簇帶爭濟楚」的盛裝,比照「如今憔悴」的心境,這是自我與自我不同時間的比照,凡此種種,方才有了詞人:「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帘兒底下,聽人笑語」的上元良辰美景中的悲劇。從「人在何處」的亡國之痛,到「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人老色衰的生命感嘆, 交織成就了這首詞作的藝術靈魂。此情此景,千載之下,仍然令人潸然淚下,不可卒讀。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上元夜憶長安 唐·顧況

滄州老一年,老去憶秦川。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
雲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今夜滄州夜,滄州夜月圓。

上元夜六首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
影裡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
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台上寶燈燃。

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珠幰駕青牛。
驂驔始散東城曲,倏忽還來南陌頭。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
最憐長袖風前弱,更賞新弦暗裡調。

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
猶惜路傍歌舞處,躊躕相顧不能歸。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帘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裡指元宵)

上林春慢 宋·晁沖之

            帽落宮花,衣惹御香,鳳輦晚來初過。
            鶴降詔飛,龍擎燭戲,端門萬枝燈火。
            滿城車馬,對明月、有誰閑坐。
            任狂游,更許傍禁街,不扃金鎖。

            玉樓人、暗中擲果。
            珍帘下、笑著春衫裊娜。
            素蛾繞釵,輕蟬扑鬢,垂垂柳絲梅朵。
            夜闌飲散,但贏得、翠翹雙嚲。
            醉歸來,又重向、曉窗梳裹。

 

迎新春 宋·柳永

            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
            晴景回輕煦,慶嘉節、當三五。
            列華燈、千門萬戶。
            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
            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瀟鼓。

            漸天如水,素月當午。
            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
            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
            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帘兒底下,聽人笑語。

 

水調歌頭 宋·辛棄疾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
            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
            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坐堆豗,行答颯,立龍鐘。
            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蒙鴻。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盤狹路,拄杖倚牆東。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詞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