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位降 重慶古蹟浮水面
長江水位降低後露出的夫歸石。(圖片來源:新華社)
今年初以來,重慶長江、嘉陵江主城段水位持續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五公尺,接近海拔一百六十公尺的重慶零水位水平,出現百年難遇的特枯水位,多年被三峽大壩庫區淹沒的自然人文景觀重現人世。
重慶晚報報導,兩江低水位除影響到居民飲水外,一些景觀「浮出水面」也勾起多人的記憶,並紛紛趕到岸邊觀賞。
巨型礁岩 嘉陵石門再現
一是「嘉陵石門」(江中兩塊巨型礁石)。這兩塊巨型礁石長近百公尺,如刀削斧劈般對峙江中,彷彿一道大門,青綠的江水從石門中間汩汩流過。以往枯水季節,可看到雄偉的石門。近幾年由於三峽蓄水,幾乎都看不見石門了。
二是牛角沱輕軌軌道下嘉陵江邊的「紗帽石」,巨石高約13公尺、寬約11公尺、厚約9公尺,因形似古代官帽烏紗而得名。石頭四周有多處題刻,其中面江較高處有「董公死難處」五大字,每字約60公分見方。但重新露出水面的紗帽石題刻已嚴重腐蝕。
董公是明朝董盡倫,1621年因平反叛軍被敵軍設伏犧牲,朝廷後來在此巨石刻字紀念,重慶民眾數百年來把他神化當關公一樣祭拜。大壩蓄水時,因紗帽石體積太大難以移動,文物部門只好拓片保存。一個多月前,此石還淹沒在江水下。
夫歸石 露出部分將爆破
三是「夫歸石」,位於塗山腳下,這塊巨大礁石伸入朝天門對面的長江水域中。早在2008年2月,航道部門即對「夫歸石」首次爆破,希望炸掉這塊巨礁,讓萬噸級輪船可以直接駛抵朝天門。但石頭太硬,多次爆破仍未全面炸碎,如今露出江面一公尺左右,黑黝黝一塊形如烏龜。目前航道部門將再次爆破,這塊礁石將徹底消失。
相傳大禹在江州(重慶)與塗山女結為夫婦。婚後大禹治水3年,三過家門不入,塗山女天天站在江邊盼夫歸來,日久天長化身為石。百姓為感念大禹治水之德,將塗山女所化之石叫作「呼歸石」,也作「夫歸石」。
兩江交匯線 移往嘉陵江
特枯水位還形成另一個特點,長江、嘉陵江涇渭分明的交匯線「搬家」,回到三峽蓄水前相同位置。航道專家解釋,蓄水前長江流速較嘉陵江快,所以兩江交匯線靠嘉陵江一側。蓄水後,長江流速降低,嘉陵江流速沒變,兩江交匯線向長江一側偏移。如今,逢特枯水位,且嘉陵江水位更低,兩江交匯線又偏回了嘉陵江一側。
- 關鍵字搜索:
-
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