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李芳帕拉阿圖報導】美國斯坦福大學中美學生論壇2月8日下午,以「中國製藥產業和生物科技面臨的挑戰」為題舉辦公眾開放式講座,邀請到舊金山Synergenics生物科技公司副總裁張志民博士主講。
中國的製藥業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但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人們在過去的幾年裡,屢屢看到中國製藥業監管失敗的案件。2007年,因受賄批准假藥,中國處決了其前糧藥管理局局長。2009年6月,奈及利亞收到大批來自中國的抗瘧疾假藥,標籤卻錯誤標示產自印度。這樣的事件不僅嚴重危及中國的國際聲譽,也危及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張志民博士通過自己在這一行業豐厚的知識和經驗,以及他對中國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深入瞭解,用自身的經歷加上數據從製藥業的監管、安全、知識產權等多方面,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製藥業的發展機會和面臨的切實問題。
發展趨勢快 空間大 條件差
張志民介紹,由於中國擁有最大的人口,過去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99-2004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增長複合年增長率在48%,但健康保險的覆蓋率僅佔大約10%的人口。而對於中國的農村人口來說,健康保險幾乎是零。在中國,看病難,病人等待時間長,一直以來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2005年,中國是世界第七大製藥市場,目前已經成為第五大,預計2013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製藥市場。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更大。另外,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然而,在市場上偽劣假藥的不斷出現,也暴露在中國藥品質量監管的困難。
這些統計和現狀,均顯示中國製藥業的運作和管理亟待與世界接軌。
有規章條例 缺乏實施和執行
中國的製藥業在打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實行改革。新的政策和法規不斷完善。但目前所面對的問題是,有規章條例但難於實施和執行。
張志民博士舉例說,在美國產業的規章是從下往上的實施。由廠商自動履行一系列的條例以確保產品對用戶的安全和滿意度,從而確保市場。而在中國,目前是由政府部門來規定條例,但很難監控廠商能夠切實地執行,一方面也是由於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壓力。
據他介紹,目前在中國幾家成功的製藥和生物科技公司,大多是「海歸」們籌辦的,他們擁有美國或西方國家的學歷和本行業的研究和工作經驗,較為容易得到國際社會本行業的信任。
那麼在這一領域,是否更多的人可以考慮到中國去發展。張志民博士的建議是,面對現實,要有自己的真才實學為基礎,還要做深入的瞭解,並有切實可行的計畫。他說,「海歸」很多,但成功的比例其實很小。
圖:張志民博士和部分與會學生交談(攝影/李芳)
FACES—中美學生論壇校園活動主任,丹尼爾•布拉斯韋爾(Daniel Braswell)介紹說,這是FACES近期舉辦關於中國問題探討的系列活動之一。FACES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於2001年創辦的一個學生團體,由對中國問題有興趣的學生共同分享,以促進美國和中國學生間的信任和相互瞭解。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