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製藥業:空間廣 問題多 難度大

 2010-02-10 21: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記者李芳帕拉阿圖報導】美國斯坦福大學中美學生論壇2月8日下午,以「中國製藥產業和生物科技面臨的挑戰」為題舉辦公眾開放式講座,邀請到舊金山Synergenics生物科技公司副總裁張志民博士主講。

中國的製藥業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但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人們在過去的幾年裡,屢屢看到中國製藥業監管失敗的案件。2007年,因受賄批准假藥,中國處決了其前糧藥管理局局長。2009年6月,奈及利亞收到大批來自中國的抗瘧疾假藥,標籤卻錯誤標示產自印度。這樣的事件不僅嚴重危及中國的國際聲譽,也危及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張志民博士通過自己在這一行業豐厚的知識和經驗,以及他對中國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深入瞭解,用自身的經歷加上數據從製藥業的監管、安全、知識產權等多方面,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製藥業的發展機會和面臨的切實問題。

發展趨勢快 空間大 條件差

張志民介紹,由於中國擁有最大的人口,過去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99-2004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增長複合年增長率在48%,但健康保險的覆蓋率僅佔大約10%的人口。而對於中國的農村人口來說,健康保險幾乎是零。在中國,看病難,病人等待時間長,一直以來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2005年,中國是世界第七大製藥市場,目前已經成為第五大,預計2013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製藥市場。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更大。另外,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然而,在市場上偽劣假藥的不斷出現,也暴露在中國藥品質量監管的困難。

這些統計和現狀,均顯示中國製藥業的運作和管理亟待與世界接軌。

有規章條例 缺乏實施和執行

中國的製藥業在打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實行改革。新的政策和法規不斷完善。但目前所面對的問題是,有規章條例但難於實施和執行。

張志民博士舉例說,在美國產業的規章是從下往上的實施。由廠商自動履行一系列的條例以確保產品對用戶的安全和滿意度,從而確保市場。而在中國,目前是由政府部門來規定條例,但很難監控廠商能夠切實地執行,一方面也是由於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壓力。

據他介紹,目前在中國幾家成功的製藥和生物科技公司,大多是「海歸」們籌辦的,他們擁有美國或西方國家的學歷和本行業的研究和工作經驗,較為容易得到國際社會本行業的信任。

那麼在這一領域,是否更多的人可以考慮到中國去發展。張志民博士的建議是,面對現實,要有自己的真才實學為基礎,還要做深入的瞭解,並有切實可行的計畫。他說,「海歸」很多,但成功的比例其實很小。

圖:張志民博士和部分與會學生交談(攝影/李芳)

FACES—中美學生論壇校園活動主任,丹尼爾•布拉斯韋爾(Daniel Braswell)介紹說,這是FACES近期舉辦關於中國問題探討的系列活動之一。FACES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於2001年創辦的一個學生團體,由對中國問題有興趣的學生共同分享,以促進美國和中國學生間的信任和相互瞭解。


来源:看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