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是香港近期最熱門的社會話題。因為近來多宗社會事件,如反對興建高鐵、元旦遊行衝擊中聯辦等,都見到「八十後」一代的身影,他們取代了上一代,成了香港社會運動的主力,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其政治和經濟的根源。
和上幾代人相比,八十後成長在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他們剛剛懂事的時候,中國大陸就發生了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緊接著中英爭拗、九七回歸、金融風暴、二十三條立法、五十萬人倒董、爭取普選等等,在在與「八十後」一同成長。與此同時,他們生活在一個網際網路世界裡,享受著香港的資訊自由。回歸之後,北京不斷插手香港,河水湧入井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了一句空話,基本法承諾的雙普選名存實亡,政制改革一拖再拖。這一切,對於大多受過高等教育,認同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的「八十後」,無疑是很難接受的。他們不會像上幾代人那樣逆來順受了,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社會的不公,他們自然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渴望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實現民主,做香港的主人。
經濟上,「八十後」走上社會的今天,香港過往高速發展的勢頭不再,經濟步入了轉型調整期,加上港府採用開放政策,大量大陸海歸湧入香港,至使香港「八十後」面臨「學歷高收入反降」困境。有報導引述統計處數字指,具專科和大學學歷的十五至二十四歲年輕人比例,過去十年大大提高,但其收入卻不升反降。零八年他們收入中位數較九七年同一年齡組別的人,分別下跌百分之八點五和十二點七。此外,貧富懸殊自「八十後」懂事以來一直上升,政府卻忙著縮班、殺校、減少特殊教育資源、花六七百億建高鐵、強制驗毒……;這些社會政策交織成的圖像,又怎教富理想、易衝動的年輕人不生氣?
於是,「八十後」勢必成為和已經成為香港社會運動的主力,以他們對民主自由、公平正義普世價值的認同和追求,成為香港民主運動的先鋒和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是歷史的必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連唯北京馬首是瞻的曾蔭權也不得不說:「我們對年輕人的確要有更好的理解,要聆聽他們的心聲,明白他們的理念、抱負、對社會和政府的期盼,甚至他們對某些情況的失望和不滿。」中共喉舌文匯報「八十後的訴求宜深入瞭解」文章則說:「社會不能忽視「八十後」現象,要深入瞭解他們的訴求」。其中一名「80後反高鐵」成員Kobe表示,「八十後」這個統稱早在去年「六四」廿週年時已開始使用,八九民運時包括自己在內的八十後年紀都是很小,即使記憶比較模糊,但不代表沒有。代表人物陳巧文就是從她父親那裡知道中國大學生為爭民主自由而經歷了這一場流血事件的。Kobe說︰「九七回歸之後,意識到很多東西已在改變、流失、被催毀了,好多不滿,好多無力感,但我們不會選擇移民。民主意識可能是由我們自小已認定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會離開,這種意識其實已經開始覺醒,不滿其實是積存了很多。」她還說︰「正因知道大陸的可怕,所會更珍惜香港的言論自由,因而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呼籲更多人來關心這個社會,改變這個社會。」
反觀大陸,八九學生民主運動被鎮壓後,過去20年,年青人對社會事務的熱誠逐漸沉寂下來。與香港最近流行著「八十後」這個潮語相比,大陸「蟻族」、「蝸居」成了新興名詞。但不等於說中國大陸的「八十後」和香港「八十後」截然不同,他們共同生活和成長在同一個世界裡,他們面臨的社會問題大同小異。他們是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童年時受的是傳統教育和殘存的社會主義意識,長大後受到港臺及外國流行文化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的洗禮下不得不獨自謀生。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經濟環境必然會在他們的內心激起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也一定有強烈的表達自己這一代人訴求的願望。而且大陸的「八十後」,是高佔全國四份一人口的族群(據統計,大陸超過3億人處於這個年齡層),潛力會被香港的「八十後」大得多。祗是目前仍然處於中共的高壓之下,他們不但沒有集會遊行的自由,連表達意見的言論自由都沒有,所以他們不得已選擇以網際網路談論民主話題,支持維權運動,要求進行政治改革。雖然與香港「八十後」採用集會遊行街頭鬥爭的表達形式不同,但是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加上大陸門戶打開了就再也關不上了,今天香港「八十後」的新民主運動,年輕人的政治敏感和朝氣,勢必日益廣泛地影響大陸的「八十後」。若果說中國民主化是一項巨大和複雜的工程,香港無疑就是試驗區和排頭兵,筆者相信,香港「八十後」不但是香港民主化的希望,也將是大陸民主化的火種,全世界的華人都會為你們感到驕傲。
(寫於2010年1月20日)
(www.davidyung.blogspot.com)
(刋於2010年2月「爭鳴」、「動向」合刋)
- 關鍵字搜索:
- 八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