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特色的城鄉兒童教育忽視

 2010-01-30 22: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兒童忽視是一種無聲的兒童虐待形式。按照美國國家兒童虐待與忽視資料庫所給的定義,忽視指的是在自身經濟條件允許、或者是在得到經濟及其它幫助的情況下,監護人未能向被監護人提供必須的、與年齡相適宜的照料。兒童忽視通常被分為四種,包括身體忽視、醫療忽視、教育忽視、和情感與心理忽視。

中國有一個小規模的關於中國的兒童忽視現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接受調查的25個城市、共1163名3到6歲的中國兒童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兒童受到了某種形式的忽視。

假如這個統計樣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結果有一定的可信度的話,那麼我們所面對的便是一個極其令人擔憂的情況。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中國兒童的總數之多、以及研究發現受到忽視兒童的比例之大,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零錢慈善募捐辦公室的網站上,開篇第一句話就是「中國有3億6千萬兒童,佔世界兒童總數的六分之一。」

假如我們借用上述的研究結果、推而廣之,那麼在這3億6千萬兒童中,便可能會有1億2千萬兒童受到了某種形式的忽視。如此推算出來的數據當然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是有一點我們是可以認定的,那就是在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曾經或正在遭受著忽視,他們的成長可能會因忽視---這種兒童虐待形式而受到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中國是一個富有獨生子女的國家,中國也是一個曾經具有敬老愛幼傳統的國度。按說在只有一個孩子、有著所謂4-2-1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裡,孩子們是不應該受到忽視的,其實不然。事實是許多孩子們在遭受著忽視的危害,而家長們可能對此卻完全沒有意識,甚至還以為他們所作所為是在促進孩子們的良性發展。這裡,我們不妨來看看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在國外比較少見的忽視形式、教育忽視。

教育忽視在中國似乎也有著城鄉的差異。一般來講,城市裡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小家庭比較多、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較高,因此孩子們的身體成長、衛生環境、醫療需要、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大多都能夠得到家長的重視、從而得到滿足。

如果我說城市家庭對兒童最大的忽視恐怕是在教育方面,您可能會覺得奇怪。現在城裡面的家長有幾個不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憂心忡忡、竭盡全力呢?他們寧願花大錢、託人情、送孩子上重點學校、給孩子請家教、報補習班,生怕孩子輸在從幼兒園的起跑線上、惟恐孩子上不了重點大學,怎麼還說他們對孩子有教育忽視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過尤不及,做得多,不見得就對、就好。

許多家長都忘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潛能、興趣和愛好。逼著所有的孩子和其他千百萬孩子們一樣,去擠同一座升學獨木橋,以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方式來給孩子們加碼,這本身就是對孩子們成長與教育需求的忽視。當大多數的孩子都要以自己的童年為代價,來實現家長為自己設立的一個縹緲的成才目標時,這個社會便形成了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系統化的教育忽視。

在中國的農村和偏遠地區,教育忽視則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的。我們都知道「留守兒童」這個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進城打工而形成的新詞彙。留守兒童指的是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它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據報導,2007年中國有農民工1.5億人。與之相應的是全國農村超過2千萬的留守兒童。這2千多萬的孩子們大多由祖輩或親戚代為撫養、甚至獨自為生。有調查顯示,70%以上的撫養人在教育態度方面,是只管照顧生活,別的很少管。

對於這種明顯的教育忽視,目前卻沒有任何法律、法規來管理、監督和限制。義務教育在這些孩子們的生活裡可有可無,再加上中國農村教育條件的簡陋落後、教師隊伍的不穩定,農村千千萬萬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就這樣被忽視了。

在一個曾自許「以教育為本」的國度裡,出現如此大規模、系統化的教育忽視,這也可算作是一種民族的恥辱吧。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RF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