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們為什麼感受不到GDP的增長?

 2010-01-13 12: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自從鄧小平提出"發展是硬道理"這個口號之後,中共就將其工作的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發展經濟上來了。所謂"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其實說到底不過是經濟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至今沒有一點眉目,這也是多數國人所認識到的。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許是中共唯一值得吹噓的資本了。在當今世界經濟普遍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而放慢發展步伐,甚至倒退的情況下,中共依然宣稱中國2009年的GDP增長達到了8%的目標,並且對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也相當看好,甚至於認為中國的經濟很快就可以趕超日本和美國了。

中共所公布的經濟增長數字令許多人振奮,可是更多的人面對這種數值上的增長心中充滿了疑問:為什麼GDP增長了,我們的生活在高昂物價的壓迫下卻越來越艱難?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GDP的增長呢?現實生活與宣傳的巨大差異讓越來越多的人懷疑這些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畢竟人們對於中共的統計局的工作方式是頗有瞭解的。我本人當然也對中共官方公布的GDP絕對數值持懷疑態度,不過對於GDP增長這一論斷卻是相信的。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論述過,維持GDP一定數值的增長其實並不代表經濟的發展,而是保證市場貨幣流通量,維持市場穩定的前提。

這裡我專門從中國市場的特點出發,分析中國的GDP與中國人民消費感受之間的關係,向大家解釋為什麼我們切身感受不到GDP的增長,戳破中共宣傳中虛偽的"GDP盛世"。

對老百姓而言,經濟的好轉意味著收入的增加和物價的下跌,換言之就是可以從市場交易中分配到更多的商品。如果物價上漲超過收入增長的速度,那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說,他所能夠購買的商品總數減少了,對於他個人而言經濟是變得更加糟糕了。不幸的是,在中共宣稱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乃至強國的同時,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感受正是如此。特別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商品,如房屋、醫療、教育等價格的飛速上漲,已經讓人們喘不過氣來,因此被戲稱為現代中國的"三座大山"。

GDP是什麼?翻譯成中國話,叫做"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是全體中國人民生產出的商品的總價值。中華民族歷來就有著勤奮工作的優良傳統,我們可以簡單的假設所有中國人全年都在努力工作,每年都生產出了一定數量的商品。鑒於中國的商品主要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少有高科技含量,所以可以簡單認為中國的商品產量是正比於勞動量的。那麼也就是說全國人民每年生產的商品總量是一定的。而商品的價值是通過商品的價格體現的,所以商品的價格越高,全國人民生產出的商品總價值就越高,換句話說就是國民生產總值越高,這就是GDP的增長。簡單的說,GDP的增長就是商品總價格的上漲。漲價就是長GDP,這就是"經濟繁榮"的實質!對比當前中國社會物價上漲遠遠超過普通民眾收入增長的現實,我們發現這樣的"經濟增長"非但不是一個喜劇,而恰恰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

市場經濟的穩定在於商品流通的穩定,換句話說社會的商品必須被消費,必須要賣出去,否則就是經濟危機。那麼在中國GDP增長遠超國民收入增長的情況下,這些商品顯然在國內是沒有充足的市場的,那麼就只好出口,賣到國外。所以說中國的GDP增長,所謂的"經濟發展"是靠出口經濟拉動的,這一點中共自身也是承認的。

出口型的經濟增長是病態的市場模式。許多頗有見識的人指出:中國將廉價商品大量出口西方發達國家,卻換回一堆飢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鈔票,這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百姓的剝削。表面上是如此,可是實質他們卻沒有看到:不是西方國家希望剝削中國,而是中共積極利用這種模式來維持GDP的增長,製造經濟的表面繁榮。

拋開深奧的經濟學理論,我們可以簡單的這樣理解出口型經濟:假設國家有100個人,共生產出1000件商品。假如所有的商品都在國內消費,那麼平均每個人可以獲得10件商品;假如出口了500件商品,剩下的商品在國內消費,那麼平均每個人只有5件商品。從消費水平上看,出口實質上減弱了國內的消費水平。從國民的消費感受上看,經濟不是增長了,而是倒退了!

當然實際情況遠遠不是這麼簡單的平均數,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講,出口型經濟實質上導致他們的生活更為糟糕。出口導致國內的商品數量減少,而貨幣總量反而增加,這必然帶來通貨膨脹,即物價更大幅度的上漲。在普通老百姓收入沒有實質性增長的情況下,老百姓口袋裡那點錢能夠具有的消費能力實質上打了更大的折扣。

就目前而言,我們拿中國和美國做比較,美國的GDP在中國數倍之上。也就是說美國人每年生產出的商品總價值是中國的數倍。而且美國貿易逆差極大,與中國正相反:美國不斷的進口,而中國卻在不斷的出口。所以美國國內每年消費的商品總量遠遠超過中國。可是從市場的貨幣流通來看,由於巨額外匯儲備(中國已達到世界第一),中國發行人民幣的總幣值(依匯率換算成美元)已經與美國發行的美鈔的總幣值相等了。要知道人民幣只在中國境內流通,而美元是世界範圍流通的。所以說中國市場的貨幣遠遠多於美國市場。所以出口型經濟造成了中國市場商品少,貨幣多的畸形特徵。

由於分配的極端不合理,中國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收入極低,儘管由於出口,供國內消費的商品已經很有限,可是老百姓們還是買不起。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貨幣又掌握在極少數(體制內)人的手中,對他們來說,國內那點商品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購買需求。可是他們手裡的錢又不會閑置,所以就必然要投資。在國內商品短缺(對這些少數人而言)的情況下,投資有哪些渠道呢?無非金融市場和投機市場。也就是股市與樓市。

股市大家都知道,那實質上就是大戶撈錢,散戶割肉的地方。而今年樓市的狂飆,除去政府的因素,這些投資的熱錢是抬高樓價的主要原因。無論這些錢投資於股市還是樓市,它們都獲得了巨額的收利,而這些也全部來自於基層的老百姓。所以老百姓手中的錢更少了,購買力更低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表面繁榮的同時,卻感到自身購買力的下降,同時看到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增長的本質原因。如果中共繼續依靠出口型經濟來帶動GDP的增長,那麼以上現象只會越來越強烈。

單純的出口,說白了就是把中國老百姓的血汗白白送給人家,這對中國老百姓而言顯然是一種剝削!這個社會從出口中獲得的僅僅是外匯,僅僅是鈔票而已,而且這些外匯收益並沒有被老百姓獲得。所以,誰是這些外匯的受益者,誰就是真正附體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的吸血螞蟥!那麼收益者是誰呢?就是制定經濟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體制內的官員和商人。中共哪裡是在為中國人民謀福利?它根本就是把中國人民當作它的奴隸,出賣奴隸們的勞動力賺外國人的鈔票!

許多人認為中共的經濟改革是成功的: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確實讓中國人都吃飽了肚子,都"致富"了。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中國人吃飽肚子、致富那是理所當然的。任何民族如果三十年都像中國人這樣吃苦耐勞,那想不發財都難,如果還吃不飽肚子那是天理難容。可是中國百姓在這三十年中獲得的,相比他們實際上創造出的財富,那還差得遠!你能說中國人這三十年的勞動不如日本人,不如新加坡人嗎?可是日本人發了,新加坡人也發了,中國卻才剛剛脫貧,甚至許多人還沒有解決溫飽。這能算是中共的政績嗎?這不恰恰說明瞭中共經濟政策的失敗嗎?

最後我談一談怎樣的經濟政策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有人說這個不能講,因為我們出任何主意都可能幫助中共政權苟延殘喘。我卻不這麼看,共產黨的本質決定,不論我提出意見是多麼的合理,它也不可能接受,或者接受了也難以在其體制內真正實行。

辦法很簡單:縮小貧富差距。方法很多:提高勞動者的待遇,增加國民福利,甚至直接把多出來的錢發給國民,等等。反正怎麼都好,只要能夠實質上提高國民的購買力就行。國民的購買力上升,也就是內需擴大,自然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從而抑製出口。這樣一來,中國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真正全部用在了自己的身上,那中國人想不富都難!

剛剛看到一則新聞,廣東的一個小貪官為自己設立了貪污六千萬的目標。所有的黨員幹部都有如此宏偉的理想,中國的貧富差距如何能夠減小,中國的經濟結構如何能夠轉變?即使中共的中央希望改變經濟政策,地方政府和官員們也不從啊,那不是斷了它們的財路麼?希望通過這篇短文幫助大家看清了中共吹噓的GDP增長之下的"經濟繁榮"的實質。中共的所謂改革,不但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經濟上其實也是一塌糊塗。也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中共的本質,早日脫離這個邪惡的團體。


来源: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