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界盡頭的仙境(組圖)

 2010-01-05 05: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蘇格蘭赫布裡底群島,奇險而壯麗的自然景色,幾個世紀以來,引得無數藝術家、科學家、詩人和旅行者來到這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他們驚嘆不已,珍惜自然之情則銘刻在心。由500多個島嶼組成的赫布裡底群島,時常籠罩在暮靄和雲雨中,驚濤拍岸,風捲雲舒;群島周圍水域變化莫測,世界上那些最為出色的船長航行至此,也未敢掉以輕心--所處洋麵氣象萬千:一天之內,如絲如幻般綿延的藍色紋波便可化身為青色浪巨浪,洶湧而來。數千年來,人類彷彿不曾屬於這片土地,時至今日,赫布裡底群島上居住者也寥寥無幾。

赫布裡底群島位於蘇格蘭沿海,呈弧形,分內、外赫布裡底兩個群島,中間相隔北明奇和小明奇海峽,外赫布裡底群島設建制為西部群島議會區,內赫布裡底群島分屬蘇格蘭高地議會區和阿蓋爾-比特(Argyll and Bute)議會區。成月牙形的外赫布裡底群島的主要島嶼有路易斯-哈利斯(Lewis and Harris)、南尤伊斯特、北尤伊斯特、巴拉(Barra)和本貝丘拉(Benbecula),聖基爾達(St. Kilda)島在該主要島群西北約65公里處。

內赫布內(紅色)外(黃色)赫布裡底群島裡底群島的主要島嶼為斯開島(Skye)、小島群(坎納、桑迪、拉姆等)、泰裡、科倫賽島等。該群島以其獨特的自然特徵而聞名。斯開島上帝庫林丘陵(海拔1,009公尺〔3,309呎〕)據說是英國最獨特的山丘。拉姆島於1957年成為自然保護研究中心,專門研究當地的地質和動植物群。群島上野生動物眾多,包括有赤鹿、野羊、高地牛和小型馬,在索厄島上有原始的野羊。

1800年,地質學家羅伯特·詹姆森(Robert Jameson,後來成為達爾文在愛丁堡大學的教授)出版了兩卷的《蘇格蘭群島礦物學》,對赫布裡底群島的數百個島嶼作了詳細描述。在艾萊島,詹姆森指出貝殼沉積物離潮汐所能達到的地方非常遠:他寫道:"這是海水從陸地退卻的證據。"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比現在的水面高出至少115英尺的化石海灘,記錄了最後一次大冰期時代的經歷。1.5萬年前,包裹著島嶼的冰川開始融化,島嶼從冰的巨大的重量中解脫,陸地開始反彈,最終升高了海岸線。在斯凱島,詹姆森表示:"此島似乎曾遭受過劇烈的災變。" 黑翠廉一帶的尖弧,超過海拔3000英尺,實際上是一座火山的遺蹟。其外部結構早已消失,暴露了深處岩漿房光禿禿的旋繞形狀;6千萬年它們前曾在這裡翻滾沸騰。詹姆森突然止步於最西端的島嶼,沒能將構成外赫布裡群島的條紋和斑駁狀的岩石編入目錄。因劉易斯島而得名的劉易斯片麻岩來自於地殼深處3億多年前的火山活動;它曾被劇烈、反覆地改變性質,因複雜的地殼構造轉變而被抬升,然後又因大規模侵蝕而暴露出來。劉易斯片麻岩是不列顛群島最古老的岩石,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岩石之一。

卡拉尼什的大石圈俯瞰著劉易斯島的羅阿格湖,這裡也許是與劉易斯片麻岩相遇的最佳地點。這些石頭被豎立起來的時間約在4500到4900年前,可能比巨石陣的中心圈更早建成。我們對其建立者所知甚少,能看到的只有他們留下的這些工程傑作,但赫布裡底群島最早居住者的紀念碑之一就應該由這樣巨大的古老岩石製作而成。點綴著的島嶼的其他立石,青銅時代墓葬石塚,和鐵器時代結實的堡壘,都是用劉易斯片麻岩製成。岩塊剝落的遺蹟彰顯了戰士的勇猛、村民對海浪襲擊的恐懼,以及農民、牧民和漁民在世界邊緣安家的決心。

這些遺址帶有的浪漫色彩對邁克爾·羅布森影響甚大。他說,舊的故事"不管多麼誇張,有時甚至顯得天馬行空,但卻常常有其真實的一面。"英國強大的發明能力加速了新興的工業革命,也帶來了噪音、污染和擁擠。世界日益機械化和城市化,大自然成為了人們一處新的寄託,化為思想的源泉和情感的歸宿。沃爾特·斯科特爵士在小說和詩歌中描繪了蘇格蘭的荒野,他說:"戰鬥遍佈山谷,樂章隨溪流綿延"。即便是以理性著稱的羅伯特·詹姆森也向讀者表示,"壯闊之景令他難以釋懷"。

 

在所有島嶼中,被公認為最美的景色是由英國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在1772年發現--他在斯塔島西南部發現了的"最為非同凡響的石柱"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那是約60億年前巨大火山爆發的遺蹟。沿著海岸,高聳的玄武岩柱組成的壯觀景象此起彼伏,其中最壯美的是一個巨大的海穴,班克斯稱之為芬戈爾洞穴(Cave of Fingal)。芬戈爾是史詩中的一位英雄;蘇格蘭人詹姆斯·麥克弗森稱他從英國的荷馬、古代吟遊詩人奧西安的作品中翻譯整理出了這部史詩。史詩,喚起神話般的往昔,用英國北部的薄霧風情點燃了浪漫的魅力。

芬戈爾洞穴的入口處超過6層樓高,而圓柱狀中空長約230英尺,海洋的聲音在其間迴盪。班克斯寫到:"與之相比,大教堂和人類建造的宮殿算得了什麼? "雖然班克斯並沒發現什麼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他的名望讓他的報告獲得了廣泛關注;通過將地質奇觀與流行的奧西安詩歌相聯繫,班克斯讓這個洞窟成為了人們的必到之地。

時機悄然到來:耐用鋼版彫刻板替代了較軟的銅製彫刻版,大規模印刷成為可能,旅遊書籍畫報的價格得以下降;新的公路和汽船服務也讓行程變得更加容易;在拿破崙征戰的那些年間,英國人放棄了前往歐洲大陸旅行的計畫,赫布裡底群島的異國情調與冒險之旅成為了人們的時髦選擇。但是,即便是意志最為剛毅的人,也難以忍受群島中的一些蠻荒之地。聖基爾達是北大西洋以西40英里的北尤伊斯特的一串小島嶼和海棧,人類在這裡居住已有4000多年歷史。希爾塔島則是聖基爾達最大的島,這裡的"村灣"周圍曾一度居住著一個小型社區。陡峭的山坡上零星散佈著放牧的綿羊;貧瘠的土壤必須用富含礦物質的海藻進行仔細處理,冬天,暴風在海上通行無阻,穿越數千英里,席捲整個島嶼。1852年,島上三分之一的居民--36位島民,選擇離開聖基爾達島,前往澳大利亞;而在這次漫長而艱苦的旅程中,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到了1930年,僅存的36個島民已經對這裡的環境忍無可忍。他們強烈要求政府將他們撤離家園。8月29日,聖基爾達島的島民帶著大部分牲畜乘船前往蘇格蘭大陸。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聖基爾達島為世界遺產。如今的聖基爾達島則成為了鳥類的家園,它們在懸崖間展翅飛翔,人類則成了遷徙的遊客。

邁克爾·羅布森在年輕的時候,穿越北大西洋40多里,從劉易斯島到達了孤獨的羅納島。在明亮的夏夜裡,羅布森躺在露天處,傾聽海鳥的嘯鳴;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海鳥在羅納島筑巢。羅納島也曾一度有人居住,羅布森看到過殘毀的石頭小屋,曾是8世紀基督教隱士的居所,還看到過磨糧食的石製器具。羅納島的人類定居點都沒有能夠留存下來:殘酷的自然條件打敗了每一個獨立的群體。

16年前,羅布森最後落腳在劉易斯島;他將自己收集的蘇格蘭歷史和知識,包括書籍、手稿和地圖,公之於眾。羅布森保持著戶外生活者的健壯體型,他的目光堅定,記憶力驚人,但他已不再年輕,他做著手勢講訴赫布裡底群島的故事,有時雙手會顫抖。現在他的旅程不那麼艱辛了,但他卻沒有停止尋找,一些地方對別人而言可能顯得荒涼,但對他來說卻蘊含著的意義。最後他說:"你需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發現這些島嶼的本質,我沒有時間來瞭解它們全部了。"

原文鏈接: http://oyqm888.blogbus.com/logs/56068171.html
来源:轉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