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的"豪飲"與沉湎於酒色不同,起初多是處於人生低谷時在其中尋求一種精神籍慰。其中借酒解悶的成分是有的,但絕不是借酒消愁。比如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兩次醉酒,就是事出有因。那是他在拳打鎮關西之後,因為州府四出張掛榜文,出一千貫賞錢捉拿他。魯智深經過一番周折,無處安身,只好落髮為僧。想來他一個堂堂的提轄官,正當建功立業之際,卻棲身佛門,內心的壓抑是可想而知的。在佛門清規中苦撐四、五個月,久靜思動,正是他不甘沉淪的表現。醉酒後"把半山亭子,山門下金剛都打壞了",就是對被壓抑著的潛能的一次釋放。宋江也是一樣,藉著醉酒在潯陽樓上寫下"反詩",少有的表現了他的壯懷激烈。那時他被刺配江州,在牢營裡又大病一場,病癒後孤身一人來到潯陽江畔。而立之年天涯孤旅,壯志難酬,宋江自然鬱悶。而醉酒使他徹底解除了儒家思想的精神枷鎖,"反意"的流泄又使他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儘管事後後悔,但在當時,的確使他戰勝了孤寂。
由此也可以看出,梁山好漢人生低谷中的"豪飲"並非放任於人生的無常,而是在與所遭遇的"寒冬"抗爭,暖心而後壯行。儘管會引起一些波折,但往往能帶來生存意義的提升。"豪飲"意味著不留餘地,沒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武松打虎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是當武松真得走上岡子,連續見到兩道官府有虎榜文時,還是膽怯起來,"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但是想到自己"豪飲"時的放言,"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便壯著膽子前行,果然打死了由全副武裝的獵人也難敵的大蟲。此後武松便悟出了一個道理,叫做"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武松教訓仗勢欺人的蔣門神時,對此深信不疑。在去快活林的路上,遇到一個酒店就要進去吃三碗酒,是謂"無三不過望"。望者,酒店的望子也。沿途有酒店十二三家,累計要吃三十五、六碗。武松一路吃來,越吃越勇,待見到金剛大漢蔣門神,已經將他視同草芥,拿出絕活,直"打得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梁山好漢性格各異,在江湖行俠中為了防止誤事也會相約禁酒,但是在結識之初對"豪飲"都是認可的。"豪飲"實際上成了江湖結義的真情紐帶,結納落難的義士更是如此。比如小旋風柴進"專一召集天下往來的好漢",尤其能夠善待"刺配的犯人"。林衝落難滄州,雖然與他素昧平生,柴進依然待若上賓,初次相見竟"吃了一夜酒"。酒至半酣,更便於直抒胸臆。宋江因殺閻婆惜逃避官軍追捕投奔柴進時,柴進更是極盡地主之誼,在酒宴上安排"十數個近上的莊客並幾個主管,輪換著把盞,伏持歡飲"。儘管"當夜飲至三更","次日起來",柴進依然"安排席面,殺豬宰羊,管待宋江"。此後每日"請入後堂飲酒","飲酒相陪",不在話下。盧俊義被賺上樑山後,好漢們為了表示真情挽留之意,連日安排宴會慶賀。盧俊義原本急於下山,"將酒勸人,本無惡意",無奈"三十餘個上廳頭領每日輪一個做筵席",竟在梁山連續飲酒兩個多月,使得他對梁山的"忠義"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
我國古代有"投醪勞師"之說,也許正源於此,梁山好漢對"豪飲"的情有獨鍾,除了在個人的"冬泳"中足以壯膽暖心之外,還可以將它作為替天行道的聚焦酵母。那時候社會底層的人們大概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為理想生活,所以當吳學究發現三阮窮困潦倒時,便有意拿到梁山"撞籌"說事,見三阮十分羨慕王倫那夥人 "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繡錦,成瓮吃酒,大塊吃肉",動員三阮兄弟加入晁蓋旗下。白天與三阮"豪飲"一番,還要帶一大瓮酒到阮小二家夜晚接著喝,讓三阮體驗當好漢的樂趣,果然使三阮動了心。梁山聚義,相見時要喝接風酒,送行時則飲餞別酒,出征時需吃壯行酒,勝利後更得喝慶功酒,平常在山寨中無事時,也要"每日輪流一位頭領做筵席慶賀"。宋江不但分派八位好漢去分管梁山泊周圍的四座酒店,作為梁山的第一道屏障以偵探敵情和接待,對前來投奔之人以份例酒款待,而且還委託胞弟宋清及鄉黨朱富專管提調筵宴,可見吃酒之事在梁山建設上的重要地位。
如果說山寨文化就是酒的文化,把梁山泊當作酒的港灣,似乎並不為過。不過,這並沒有給梁山的管理帶來另外的麻煩。有意思的是,一向"豪飲"的好漢們走上樑山之後,都收斂了許多,在《水滸傳》前十六回中,只要有魯智深其人,就一定會寫他喝酒;但是自從到了梁山,魯智深不知怎麼就戒酒了。這是否意味著當好漢們歷經人生"寒冬"的考驗,走上求新之路,就要用規則意識救贖"豪飲"原罪,以便在山寨文化中立足呢?在《水滸傳》的研究中,這大約屬一個未解之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梁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