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與人民幣匯率之爭背後的自利考慮
這個週末,中國和歐盟領導人在南京會面時,討論的議題之一將是人民幣匯率。歐盟認為,緊盯弱勢美元匯率的人民幣對歐元不升值的話,歐元地區的經濟要從這波衰退復甦,恐怕難上加難。今年3月迄今,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下跌15%,這對已經在雙邊貿易中忍受巨額逆差的歐洲國家,無疑雪上加霜。2008年,歐盟從中國進口2476億歐元,出口到中國總值僅784億歐元,逆差幾乎1700億歐元。
在中國的歐盟商會趁機發表對改善中國經濟體質的建言,順便警告說,如果不設法平衡貿易,中國明年下半年可能面臨保護主義的反噬。
歐盟商會分析中歐貿易失衡的諸多因素,其中中國政府的「擴大內需」拜寬鬆銀根之賜,變成「擴大投資」,佔了很大的比重。擴大投資設廠,擴大產能的結果,造成一大堆產品搭乘低匯率的便車,進軍已開發國市場。
歐盟商會指出,產能過剩造成資源浪費、利潤降低,反而阻礙了研發,也迫使企業降低對員工的健保等福利,甚至降低環保標準。解決之道,是將出口促動成長的經濟,改為真正擴大國內消費(包括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
國企將獲利吐出,政府則不要用於再投資,而用於改善人民的健保與教育,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不但有利國家長期發展,又可降低犯罪率、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何樂不為?
歐盟官員準備在南京會談時,舉出更具體的理由,奉勸北京讓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這麼做,會減少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中國政府的主要考慮在於「經濟高增長重於一切」,因為低增長無法應付就業市場的「螞蟻雄兵」,只要保八挺十的目標可以達到,把失業率壓低,就沒有社會動亂、更沒有失去政權之虞,什麼教育與環保、人民健康與生活質量,即使是危險的通膨,也只能下一步再說了。
即使是歐洲的企業界,也基於自利,不會強力敦促政府設法迫使中國加速人民幣升值。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的估計,全球的需求對出口的影響,比匯率的「優勢」還要大個兩、三倍。譬如,歐元幣值和全球貿易總量各上升5%的話,對歐洲出口的提升作用,可達到讓歐元區總產值(GDP)增加一個百分點。
德國商會的首席經濟學家特萊爾 (Volker Treier)也同意,雖然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歐洲的出口,對後者更具決定性力量的是需求面--如果中國需大量進口歐洲產品,出口量就可抵消歐元相對高匯率,而中國業者正好需要德國的高科技產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中國經濟明年成長率將超過10%,歐盟為了讓這個貿易夥伴順利達到這目標,以便它買得起自己的科技產品,匯率,就別再硬碰硬了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