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物力惟艱(圖)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談到衛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於居家過日子。當他剛剛有一點財物時,便說:‘差不多夠了。'當財物稍微多起來時,就說:‘差不多完備了。'當財物更多一些時,就說:‘差不多成為富翁了。'"
知足不知足,在於心境。心足則足,心不足則不足。人所求者,一為外物,一為大道。人所足者,或為外物的利身之效,或為大道的利心之效。
人求大道,人便嚮往天國及高遠的境界,那麼人間萬物,就無足輕重。他亦與萬物交道,萬物卻不過是他生存的物質基礎,與他藉以悟道的諸種契機。他的知足,其實包括兩種:外物有與無有、多與不多,他都在任何條件下滿足;大道每有所聞、每有所悟,他便拈花微笑,愉悅之意不可言表。
人求外物,外物就成為他的最大依賴,也就成為封裹他的本性與慧根的漫天塵沙。外物利身,卻只能使器官享樂一時,最終卻要使其敗壞。身體的敗壞並不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敗德、敗心,從此不分善惡、正邪與真假,只為一點小利、小得與低級的趣味或慾望,便將永恆的美好生命斷送。
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小時候當太子時,經常跟玄宗在一起吃飯。有一次吃肉和餅,玄宗叫兒子用刀子,把肉切成小塊。太子切完肉,手上還沾有許多油,他就拿起一塊餅,來擦手上的油。玄宗瞪眼看著他,很不高興。太子連忙把餅和油污一起吃下去。玄宗高興地說:"有福不可享盡!對於福氣,就應該如此珍惜。"
朱柏廬在《治家格言》中講:"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天道之下,萬物各得其所,各盡其能;萬物雖是為人而生、為人而存,卻不是為了供人揮霍,而是為了人能藉以生存、悟會、歸真。於外物而珍視有加、知足常樂,外物即被善用,天性即被維護,大道也便與人親近。於外物而追求無度、浪費無度,即傷害外物、違逆天道,人所釀造的一切罪業與苦果,到頭來都必定還報到他自己身上。
- 關鍵字搜索:
-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