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蓄水導致三峽庫區地災風險加劇

三峽水庫目前正在進行試驗性蓄水。重慶市政協一份調查報告透露,在三峽水庫蓄水後一到三年,塌岸和水庫新生滑坡將大量集中產生,此後至少20年內類似問題將困擾三峽庫區;水庫蓄水越高,出現地質災害的面積也就越大。

三峽工程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壩當初在一片爭論聲中破土動工,現在正在進行試驗性蓄水並接近175米目標水位的大壩水庫又引發人們對水庫水位升降可能誘發庫區地災風險加劇的的擔心。重慶市政協的調查報告星期一透過中國《財經》雜誌公布於眾。中國著名民間環保人士、四川成都的楊勇對此表示:

"現在看來,建三峽的時候,對地質災害的評估和建成以後具有的出現的一些問題估計是不足的。比如說這些向後靠的遷移城鎮都出現了一些地質危險。"

重慶市國土部門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自從2008年試驗性蓄水以來,僅重慶庫區周邊就已發生了數百起地災險情,崩塌總體積和受影響的房屋面積大而嚴重;更為嚴重的是,數百起地質災害險情中有160多處並沒有納入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及新生地質災害隱患預防之中,這些地方地災一旦發生,後果將不堪設想。

既然這個耗資接近2600億元人民幣和迫使130萬人搬遷的三峽工程有如此嚴重隱患, 三峽工程是否應該就此擱置?美國環保科學家武業鋼博士對此表示, 現在的問題不是停留擱置,而是如何管理;要想管理好三峽大壩,中國應該改變工程管理的思維模式:

" 三峽庫區的管理不是光工程師來管理。中國歷來,三峽庫區大壩建成以後都是工程師,工程專家來管理,這是絕對災難性的。它的管理為什麼要放在175米?它就是因為工程上的設計要達到175米。它考慮過沒有175米對整個庫區對上下游的整個流域水的河床、河流和整個河岸、整個系統的災難性的東西是什麼?在美國,管水的人大部分都是生態學家還有其他各種綜合的科學家。管水,管一個大壩是一個綜合學科,包括泥石流、滑坡、地震、水質,這是一個綜合學科的管理隊伍。所以來說呢,基本上中國管理隊伍,綜合來說呢,99%都是工程師在管水。就是中國三峽大壩的災難,如果它能夠成為一個各方面專家的隊伍,組成一個管理集團,那三峽來說就有幸,三峽庫區也有幸,人民也有幸。"

眾所周知,三峽工程涉及山體滑坡、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等多項環保問題。作為環保人士,楊勇認為,現在討論當初三峽工程是否應該建設這個問題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但是它通過三峽應該有一個現實意義,比較重要的,就是現在對在長江上游和橫斷山區的這些大江大河上正在建的一些水電站,有非常重要的警示意義。因為目前在這些河流上的,這些水電站的地質危險程度和地質災害的條件比三峽要嚴重得多。這個是有很大的警示意義的 。"

當初建設三峽工程的本意是在發電的同時還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江洪水的威脅,現在看來威脅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有加劇的趨勢。中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一個星期前在一次相關會議上表示,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個永恆的主題,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本文留言

作者聞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