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出自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如今"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僅是寫景名句而已,更添人生韻味。
此詩是蘇軾為韋袞儀收藏畫作所題的兩首詩之一,然此幅畫"春江晚景"卻是僧人惠崇所繪。
惠崇之畫已杳然無蹤,然而東坡的題畫詩卻因畫而知名,至今傳頌不已。寥寥二十八字的題畫詩,隱然勾畫出一幅早春圖景,可謂詩中有畫。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遠謫的蘇軾終於有機會離開偏僻的黃州,遷謫至常州,準備安度餘生。
元豐八年(1085)三月,神宗駕崩,哲宗繼位,蘇軾立即得到重用,到了次年三月,遷為官拜四品的中書舍人,此時的蘇軾青雲直上,可謂志得意滿,人生重拾朝氣與信心。
蘇軾心滿意足的回到常州,正逢江南春暖時節,只見桃花盛放、江鮮肥美,正是詩裡所描寫"竹外桃花三兩枝"、"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美景。
詩句以寫景為主,但見竹籬外三兩枝初綻的桃花,以及一脈春水中姿態各異的鴨群,輔以茂密的蔞蒿與蘆芽,以及即將上市的河豚,此情此景,已然令人神往。尤其是蘇軾的詩句別有一番感染的力道,訴說"春江水暖"消息的是一群鴨子,格外有韻味。
鴨子身上長滿濃密的羽毛,其皮下亦積蓄厚厚的一層脂肪,以阻檔寒氣侵襲。因此,當春水即將解凍之際,寒意猶烈之時,鴨子總能率先感覺到水溫的變化,迫不及待地潛水嬉游。
由於詩人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便提煉出如是精彩的詩句了。而蔞蒿與蘆芽的新鮮生命力,又帶出當令的河豚即將上市的消息。整幅無聲靜止的"春江晚景"圖,透過東坡的生花妙筆,剎時鮮活躍動了起來,讀其詩句如見其圖。
蘇軾以詩人之眼題畫,頓使畫中有詩;僧人惠崇之畫,由於蘇軾之題詩,更具詩情了。至此,詩畫一體,渾然天成。難怪蘇軾評王維詩,曾如是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同源,俱為展現超逸出塵的境界,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而言,洵非虛言。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春江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