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垃圾焚燒處理污染問題持續引發爭議

 2009-10-11 20: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隨著中國城市發展和居民區的建設,目前北京市周邊的垃圾焚燒處理污染問題,持續引發各界的關注和爭議。

最近,北京市周邊的三大垃圾處理廠阿蘇衛、六里屯和高安屯地區,相繼出現當地居民少則數百,多則有幾千人攔截垃圾車,抗議因垃圾處理不當造成空氣污染的問題。據瞭解,為瞭解決垃圾處理危機,北京市計畫到2012年,在周邊地區修建五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和八座綜合處理廠。目前高安屯垃圾焚燒廠已經運行,而在建的六里屯焚燒廠則因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而擱置。日前,位於北京市東南的"漫香林"小區居民開始公開徵集簽名,呼籲政府停止附近董村垃圾焚燒廠的建設。《中國經濟時報》城市經濟部主任張鮮堂表示,在居住小區較為密集的四環路附近修建垃圾焚燒廠,必然會引起居民對受到有害污染的不安:

" 我前不久注意到這個情況,就在五環外面的太陽城那一帶要搞一個什麼垃圾焚燒廠。它正好在北京的上風線,整個北京市西北風最多,那麼這個風一刮整個可能就照著天安門方向一路刮過去。再一個垃圾是焚燒的,我認為不是一個很好的環境處理的一種方式。一焚燒肯定會產生苯丙比等很多的致癌物,尤其在五六環之間或者四五環之間修這樣的垃圾焚燒廠不是很科學也不是很環保。"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的負責人楊欣表示,由於目前中國各大城市人口日趨集中、垃圾產量增多以及垃圾填埋場地的匱乏,如何合理的進行垃圾處理,已成為環境保障的當務之急:

" 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大,人口比較集中,再一個土地的資源越來越稀缺。垃圾的產量也越來越多,每一個城市面臨著垃圾填埋和垃圾處理這樣一個問題,而且現在的話很多城市就是傾向於焚燒,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都是居民比較集中的地區,肯定會產生一個有害的氣體呀等等的一些污染。"

據瞭解,北京市目前年產垃圾總量為672萬噸,並且從2005年以來,還在以每年8%的比率增長。今年三月,北京市市政管委主任陳永在做客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表示,北京的垃圾危機很快就要出現,必須全體社會共同面對。據陳永介紹,目前北京市的垃圾處理狀況分為填埋佔90%,堆肥佔8%而焚燒只有2%。但是四到五年內,北京的垃圾將無處可填,因此政府計畫把垃圾焚燒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綠色江河"組織的負責人楊欣認為,有效控制垃圾焚燒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應當建立先期的垃圾分類體系:

"垃圾總得要處理。土地又不夠,所以說我想的話在面對這樣的矛盾的時候呢儘可能地就是現在垃圾的分類呀,如果能夠焚燒的話儘可能地建得離居民區遠一點,同時,提高科技,減少它的污染物的排放。首先作為政府來說的話,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理並且進行一些投入,前幾年開始的話提倡居民來垃圾分類,但分類以後的話在垃圾清運的過程當中有混合在一塊兒。至少這個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所以說的話中國政府應該加快垃圾分類的政策的實施。"

《中國經濟時報》城市經濟部主任張鮮堂也認為,各級政府應重視環境保護,切實從體恤民生的角度開展合理的垃圾處理工作:

" 眼下整個中國從首都到上海到廣州,在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上確實做的不是很到位。而且整個市民的這種生活習慣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培訓,這樣話給市政工程人員確實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政府還是應該補上這一課,採取鼓勵和懲罰的這種措施。但是至少目前我感覺不到上邊對這個問題的重視。所以說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是比較簡單,省事,要麼一填了之,要麼一燒了之。我認為這不是個長久之策,尤其在首都這樣一個地方,環境的壓力和容量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更應該從基礎做起。不能因為我們不搞奧運,不能因為我們不搞國慶了,然後我們可以對環境放鬆,這是不合適的。"

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趙章元也在日前提交給國家環保部污染控制司的建議書中指出,中國當前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許多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附近,相繼出現了居民的高發病區,垃圾焚燒處理對於附近民眾健康,產生潛在的危害。另外,垃圾處理場所的污染釋放量與環境安全防護距離之間缺乏充分的論證,相關設施的建設必須十分謹慎。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