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民間傳說--查孝廉義助鐵丐 吳六奇隆情以報

 2009-10-09 11: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浙江海寧縣的查孝廉(即舉人),字伊璜,才華橫溢,倜儻風流,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奇傑,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他的用意是:覺得自己所接觸過的形形色色的群眾中,找不到什麼高風亮節的奇人異士;而真正的海內奇傑自己卻無緣結識,實在是愧對他們!也許換個角度,從毫不起眼的販夫走卒中,或混跡市井的塵俗人物裡去發掘,或許能物色到,也未可知哪!

有一年歲末,查孝廉家居無聊,獨自喝著悶酒,忽然間,只見天空烏雲四起,大如巴掌的雪片斜刮紛飛。因此緩步走到門口,希望能遇到和自己一樣的良朋佳客,相偕賞雪,乘興遊玩。

這時瞅見一個乞丐,在門前廊下避雪,衣服雖然單薄,可傲然挺立,一點也沒瑟縮狀。孝廉審視良久,心中頗感詫異。因此招呼他入屋裡就坐,然後問他:"我聽街道閭巷間傳聞,有人手不拄柺杖,口若銜枚不言語(備註:枚的形狀如筷子,當兵的橫銜口中,以禁止喧嘩叫"銜枚"),穿著破爛衣服,肚子餓得扁扁的,可卻毫無飢寒之色,人們都稱呼他叫鐵丐的,就是你嗎?"答曰:"是也。"查接著問:"能喝酒嗎?"答:"行。"孝廉因而招呼身邊的侍童,把壺中余酒全數倒入酒甌裡讓他喝。這乞丐毫不客氣的舉起酒甌一飲而盡。

查大喜,重新添炭旺火,溫熱剛新釀的那一罈酒,與他相約:"你以酒甌喝,我用杯盂陪,直到喝完此壇為止。"於是兩人開懷暢飲,乞丐一人喝下三十幾個酒甌,毫無醉容,而孝廉此時早已頹然醉臥在胡床上了。於是侍童將孝廉攙扶入內,這乞丐,躬身向後退了幾步方才起身,然後回頭仍到門口廊下蝸居一宿。

第二天一早,天晴雪霽,孝廉酒醒,告其家人說:"我昨晚與鐵丐暢快對飲,看他衣衫襤褸,怎能御此嚴寒?快些拿我的絮袍給他。"鐵丐披上絮袍轉身就走,也沒表示要求見致謝。

隔年,孝廉寄寓杭州的長明寺,暮春之初,夫妻倆帶著酒漫遊湖上。忽然在放鶴亭旁碰到前次遇到的那乞丐,露著手肘、打著赤腳,昂首獨行,於是又把他帶回寺裡去,問他舊袍何在?答曰:"時節正當春末,哪用得著絮袍?早已典當了,得的錢也付給酒家了!"

孝廉聽了他的答話感到驚奇,因此詢問他是否曾經讀書識字?丐答:"倘若不讀書識字,也就不至於淪落為乞丐啦!"孝廉聽了,怦然心動,讓人領他進去沐浴、漱洗、更衣,再慢慢的探問他的姓氏裡居,鐵丐說:"我來自延陵(治所在今江蘇丹陽東南。延陵郡為中國十大姓之一的"吳"姓的郡望。),自小私心傾慕足智多謀的漢屈逆侯陳平。家居廣東沿海,名叫六奇。只是早歲失去父兄,又性好博奕、聚賭,遂致落拓江湖,流轉至此。想到叩門乞食的苦況,以往的賢者,有些個人的出身,也是如此,避免不了。但回頭瞧瞧自己,啥也不是,一身污穢,可萬萬想不到的是,能獲得明公您的青睞,賞識我於市井風塵之外,蒙受推衣解食之恩。我雖然不是那報漂母接濟飲食的淮陰少年韓信,然而當日一飯之惠,豈敢忘乎?"

孝廉聽畢,激動得起身捉住他的雙臂,說:"吳君!你是個海內奇傑啊!我一直把你當酒友看待,實在失禮。"查孝廉依例命寺僧買來一石名酒"梨花春",與吳生倆日夕痛飲。這樣盤桓了一個多月,再送他一筆旅費盤纏,讓吳六奇回廣東老家。

六奇世居廣東潮州,讀過點詩書,但是沉溺於賭博,以致傾家蕩產而失業,只能當個"郵卒"餬口,來往於各地驛站傳遞郵務,所以對各省關河孔道、各地險阻形勢,無不熟悉。當時滿清入主中原,天下初定,清軍由浙江進入廣東沿海,船艦相接、旌旗鉦鼓、陣容浩大,喧鬧招搖數百裡連綿不斷。凡大軍所經過的都城、郡邑,人民走避一空,藏匿村谷間,路無行者。

在這麼肅穆的情況下,六奇卻獨自一人,貿貿然而行,被巡邏兵發現抓到將軍帳下,因而請求面見主帥,並利用這個時機,詳細的分析了整個廣東的戰略據點以及攻守的險要地勢,只要成竹在胸,那麼不必費吹灰之力,靠著一紙文書,就"傳檄可定"。

原因何在呢?因奇有結拜兄弟三十人,個個素來都以豪傑、武將自居,只因神州混亂、四海無主,找不到明君投靠,因此各自擁眾據土、盤據山頭,弄兵潢池為盜寇。可我發現,如今真龍天子已經出現,天朝雄兵已經南下,此時當是黎民百姓盼望太平之機,豪傑志士報效國家之秋!

如果主帥您能信得過我吳六奇,就請發給我三十道委任官員的文書,我先前往他們的所在地發散給群豪,替將軍傳諭安撫,近處的先招降、授職,遠處的自然聞風響應,不超過一個月,勢如破竹的效果就出現啦!

這清朝主將一點就透,就依其言照辦,於是廣東地區的亂事就此弭平。由此吳六奇每回運籌帷幄的結果,總是戰無不勝;奇謀雄略的施展,全都攻無不克。計畫必與事實不謀而合;戰術必依地形而操作。他的"扛鼎"之勇,無堅不破!於是出征閩區、討伐蜀地,屢立奇功。數年之間,官位扶搖直上,一直做到通省水陸提督。

當六奇流落街頭、懷才不遇時,自己尋思,我這一生可能以貧賤污穢終了,但命運之神讓他遇見了查孝廉,不嫌卑賤慨贈絮袍;無視污濁僧寺賜金;而且一再讚譽他是"海內奇傑"!這些鼓勵與看重,使他欣慰與自信,於是老天讓他獲得一展長才的機會,讓他在軍隊行伍中奮鬥發跡,青雲直上,終至封官晉爵。

他在感激之餘,總不忘對人說:"如果天下有一人是我知己,那人非查孝廉莫屬!"康熙初年,六奇在粵當循州督撫時,就派遣部將送了三千兩黃金存放孝廉那兒,另外寫了一封書信並附上旅費,誠邀孝廉來粵遊歷。一路上的食宿安排、舟車轉乘都非常舒適完備。將度梅嶺時,六奇公子已在道旁迎接,執禮甚恭。距離目的地的州城二十里前,吳親自出迎,帳下儀隊衛士列陣前導,尊榮莊嚴的排場,上比王侯!

接著吳恭謹的把查迎進自己的府邸,立刻匍伏在地、叩拜稽首,自稱昔日卑賤的乞丐,倘若沒遇上先生,哪有今日?幸虧先生不嫌棄,肯大駕光臨,使我這糜爛之身稍得慰解,而您的再生之德,我是咋報也報不盡的。

孝廉在那兒住了一年,吳在公事繁忙之餘不忘請益,凡是得了查先生的片言只語或些許點悟、建言,無不立即應允、辦妥。同時又利用各種時機、名目送些錢財致謝,累計下來多達萬金之鉅。等查歸家時,又再贈送了三千兩黃金送行,說:"我絕不敢說我是在回報於您,您的恩德難表,雲天高誼!這樣做,只不過是聊以表達,當時淮陰少年韓信的感激之情於萬一而已!"

之前,浙江苕中有個富戶叫莊廷鉞,購買了前朝朱相國"史槪",徵求了三吳地區多位名士來潤筆、增益、修飾後,刊行於世。書前列出參與批閱的姓氏十餘人,因查孝廉在當地頗負盛名,也就藉此機會,私自把他的名兒給列上了。沒過多久,私自刊行明代史籍之禍爆發,凡列名於此書者,當朝論罪處以極刑。此事被吳得知,極力為孝廉辯解並提出事證,說明當時孝廉在粵不在浙,如此查方得免一死。

孝廉經歷此事後,更是看破紅塵、放情詩酒,拿出大半資產,買得家貧且長相清秀的少女十二名,教以琴棋書畫歌舞。每每在吉日良宵開宴,垂帘張燈,珠玉音符、綺麗容貌載歌載舞,觀者醉心,聽者沈迷。孝廉夫人也妙解音律,親自為家中歌伎拍板、示範,糾正曲中錯誤。從此,"查氏女樂"名揚浙中。

當年孝廉在粵幕府作客時,發覺府邸中臺榭園林、曲逕通幽勝極一時。其中有"英石峰"一座,高可二丈許,鏤空玲瓏,巧刻妙琢,宛若鬼斧神工,極為欣賞與喜愛,特地舉筆題曰:"縐雲"。過了月餘再去看,忽失此石,一問之下,才知道吳已經命人用巨艦送到孝廉家了。真是其情可感,因為此趟路途,跋山涉水,所費不貲哪!而今,孝廉既歿,那些歌舞青娥也已老去,家中庭園乏人照管,因此林木荒蕪、池塘乾涸,只有"英石峰"依舊聳立,巍然尚存,見證著這一段刻骨銘心、高潮迭起的神奇友誼。

儘管這是稗官野史中的人物,儘管這是離奇懸殊裡的交情,可其中的內涵啟人深思:

受人點滴之惠,當湧泉以報。那當然啦,如何報是該量力而為的,這吳六奇的報,豈止湧泉?物質的回饋還在其次,那顆感恩的心、感激的情,處處可見,時時流露。我想那才是真正的人性,那才配稱為"人"!查孝廉家境本就優越,再加上他輕財重義,行有餘力則以濟人的胸襟,使他不以貌取人,不因境遇困頓而藐視之。他明白"大隱隱於市",他願作"識千里馬"的"伯樂",於是就交織出這麼一段璀璨感人的事跡來。

反觀今日崩頹殆盡的道德與人心,許多有識之士,會發自內心的願意回歸古代,即使粗茶淡飯,即使騎馬步行,即使勤勞耕作,即使沒有現在所謂的種種進步與科技。可那是人與人坦誠相待的好時光,那是人心不設防的好日子,是對天地感恩、對神佛敬仰、對周遭的一切都能推心置腹、信任不疑的光輝史跡呀!何日再尋?啥時可待?您能不焦急嗎?

(事據 清 鈕琇所著《觚賸》卷七 粵觚上)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