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年前脊椎動物始祖 文昌魚海中活化石

海巡署金門海巡隊緝獲62名廈門漁民「撈過界」,到小金門捕撈文昌魚,事實上體長不到5公分的文昌魚並不是真正的魚,而是5億年前脊椎動物始祖,有海中活化石之稱。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長邱天火說,文昌魚在生物學上屬脊索動物門中的頭索動物亞門,和一般魚類為脊椎動物亞門不同,文昌魚並不是真正的魚。


他指出,文昌魚在全世界只有1科2屬22種,生物演化中,處於無脊椎與脊椎動物之間,具有5億年前脊椎動物始祖的形態,就像活化石一樣,在生物進化研究有特別的意義與價值,揭示了現存脊椎動物的起源。


文昌魚的身體細長,兩頭尖,側體型,白色半透明,體長通常小於5公分,一般人如果不細加留意,往往會誤以為是鰻魚苗。


金廈海域為文昌魚主要棲息地,尤其廈門劉五店為重要漁場,曾年產達百噸以上,但廈門建築海堤破壞生態環境,同時商業捕撈也加速漁源枯竭,瀕臨絕種,因此,文昌魚被大陸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並在廈門劃設保護區進行研究和保育。


文昌魚身價因日漸稀少而愈高,大陸漁民供稱500公克可賣到人民幣300至400元之間(約折合新台幣1500至2000元),在經濟誘因下,也難怪大陸漁民會「撈過界」到金門捕撈。


文昌魚因為珍貴,金門國家公園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內有專欄介紹,過去還展示過1尾標本,不過,邱天火說,臺灣地區因對文昌魚研究有限,並沒有列為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金管處指出,文昌魚生活在近岸淺水區,對棲息地環境及水質的要求較高,因此,被視為生態環境指標動物,大陸漁民「撈過界」,顯示出金門海域環境還未遭到破壞,提醒應將文昌魚列為優先調查和保育的物種。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