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墓 為何稱陵(圖)

 

"陵",原指大土山,並無墓地之意,那麼,皇帝墳墓為什麼稱"陵"呢?

最早,君主的墓地都只稱"墓",不稱"陵"。如《周禮·春官·塚人》說:"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意思在說塚人職責是掌管王、侯、卿大夫的墓,弄清方位並畫出圖來。君王的棺槨葬在中間,以父為昭、子為穆,分為左右次序,各諸侯的墓就在君王左右的前面......墓大夫的職責就是專門掌管國家墓地的。由此可見,周代君王的墓地稱"墓"。

春秋以後,許多諸侯的墳墓都葬在山丘中,所以有將"墓"稱為"丘",並且冠上名號。如楚昭王的墓稱為"昭丘",趙武靈王的墓稱為"靈丘",吳王闔閭的墓稱為"虎丘"。

大約在戰國以後,君主的墓才開始有稱為"陵"的。《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推論應是當時君主的墳墓多利用大土山構筑而成,高廣雄偉,故有此稱。

漢朝以後,幾乎所有皇帝的墳墓都稱"陵"了,而且每個陵都有名號。有的自己沒做上皇帝,但因子孫做了皇帝,就被追尊為帝,所以他的墳墓也稱為"陵";如曹操活著的時候沒有稱帝,後來他兒子曹丕做了皇帝,追諡他為武帝,立廟號稱太祖,他的墳墓就稱為高陵。唐高祖李淵做皇帝后,追諡他的父親李昺為元帝,廟號稱世祖,墳墓稱興寧陵。

此外,有些妃嬪生前地位不高,死後因為兒子做了皇帝,而被追尊為皇太后,於是她的墓地也稱陵。如宋文帝的婕妤瀋氏死後,她的兒子劉彧即位,就是宋明帝,於是追尊她為皇太后,墓地稱為崇寧陵。

秦朝開始,凡帝王陵墓都有陵園,陵園中殿堂,就是帝王陵墓的正殿,叫做寢殿,殿中放置帝王生前衣物,並作為祭祀之所,寢殿外還有便殿等等建築。

現在南京有古蹟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另中山陵是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雖然他不是皇帝,而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因受中國人民的尊崇,仍建廣大壯觀陵墓供人憑弔,是臺灣遊客至南京時必參禮之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