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人昝愛宗談公盟事件

北京郵電大學教師、北京海淀區人大代表許志永,因有關部門指控其做為法人代表的民間維權組織〈公盟〉存在逃稅行為,而於7月29日開始被警方扣押至今。這一情況在西方也引起輿論的關注。那中國有關方面為何要以經濟問題處理〈公盟〉和許志永呢?這與許志永長期從事維權活動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帶著上述問題,本臺採訪了目前生活在浙江杭州的自由撰稿人、前《中國海洋報》記者昝愛宗先生。

昝愛宗先生表示,許志永是一名維權人士。2006年他曾在北京與許志永會過面。當時,許志永在全力幫助山東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的案子。陳光誠後來因被控擾亂公共秩序被判刑了,許志永曾向發動媒體來幫助他,可惜中國媒體受到宣傳部嚴密控制,最後媒體幾乎沒有報導陳光誠的案子。但在海外掀起了很大的影響。許志永一直在介入類似的維權案子。

昝愛宗指出,在中國要成立社團組織,比成立一傢俬營企業要困難得多。它不僅需要一個民政部門認可的"業務主管單位",而且還必須有一個挂靠單位。挂靠單位通常是有一定級別的國家單位。而做為公民的維權社團,從事些民間活動,政府單位是不會同意挂靠的,民政部門也不會批准的。〈公盟〉因此陷入了兩難,許志永只能走公司的形式。〈公盟〉雖然是一個公益組織,但它必須選擇先註冊為納稅的企業法人,這樣就要面對稅務上的問題:不但必須從有限的捐助中拿出一部分繳納稅款,而且特殊的資金來源更是給其遵守稅收規定帶來困難和不確定性。

昝愛宗說,許志永7月29日被警方帶走,據說是涉嫌偷漏稅。而〈公盟〉收到的是一些捐助的錢,並不是企業收入。但政府要指控,他也沒辦法。這就是中國非政府組織的一種境況,一種無法發展壯大的、無奈的境況。〈公盟〉做的是法律維權,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如今〈公盟〉受到了滅頂之災,網站也被關閉了;維權也維不了了,人也被關了。

昝愛宗表示,維權就是人權。人權話題在中國是個禁區。許志永等人做了一些工作就是想要把這一禁區脫敏化。把它變成一個公共話題,讓大家來關心這一話題。並以此給政府一個啟示,維護人權並非要顛覆、危害執政黨,反而會利於國家的發展,利於執政黨更長期的執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