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理想工作」,你做得到嗎?(圖)
前幾日,以前在國內的一個同事突然跟我聯繫,原來他也將於9月底攜妻子女兒移民加拿大了。初步打算落地多倫多。想詢問我一些關於多倫多衣食住行、找工作、學英語方面的信息。雖然當初在國內的時候跟這個同事接觸並不多,但是我深深理解一個即將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環境的人心裏的恐慌──每個移民在臨走之前都是這樣的,對什麼都擔心,對什麼都恐懼。所以對他的問題,我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同事問我關於找工作方面的問題,他說:"我聽很多人說,加拿大的工作特別難找。現在經濟危機了,是不是工作就更難找了?好多人說到那邊找不到特別理想的工作,只能去工廠裡給人搬箱子,累得要死,苦不堪言,是這樣嗎?"
同事的問題讓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每個人對"理想工作"的定義都不同。有的人認為能在辦公室裡朝九晚五做一份所謂的"專業工作"就理想了,而另外一些人認為能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才是工作是否"理想"的關鍵,不管這份工作是"個體戶"也好,還是"Labour工"也罷。
移民加拿大,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我們可以有一個機會來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在國內的時候,有很多人大學畢業之後,迫於生計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做了幾年卻發現這工作卻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因為要養家餬口,卻不得不一年一年做下去。移民加拿大之後,這些人就有了機會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這樣的例子在我身邊屢見不鮮,就找兩個典型的來說吧。
來到多倫多不久,我在逛街的時候認識了精品店店主Jenny。以前在上海的時候,Jenny也是名金領。憑藉流利的英語、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出色的客戶服務技巧,她年紀輕輕就做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銷售經理。住洋房、開名車的代價就是天天加班、月月出差。最長的一次,Jenny在外地出差20幾天,回來後年幼的兒子都不肯叫她一聲媽媽了。幾年前,她和先生、兒子一起移民加拿大。本來憑藉著她傲人的資歷和流利的英語,Jenny完全可以在公司裡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Jenny卻對辦公室工作厭倦透了。她跟我說,來到加拿大,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還有全新的生活方式讓她覺得自己脫胎換骨,回頭看看,竟然覺得自己在國內打拼那十年似白活了一般。
來到加拿大以後,先生去上學,Jenny則在一個華人的商業區開了一個小小的精品店。日子過得不如以前那麼滋潤了,有時候進貨、擺貨等體力工作也讓瘦弱的 Jenny有點吃不消,國內的爸爸媽媽聽說她做起了"個體戶",也表示非常不理解。但是憑藉對這個小店的熱愛,堅持幾年下來,Jenny的生意已經做得有聲有色了。Jenny告訴我,現在她白天看店,晚上回家陪兒子和先生,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而且她馬上又要當媽媽了,跟上次懷孕時的連夜加班不同,這次孕期Jenny都在平和、舒緩中度過,感覺好極了。談起這些的時候,Jenny一臉的幸福。她告訴我,她想要的就是這種生活。她對自己的決定,從未後悔過。
如果說Jenny放棄金領生活選擇做了個體戶讓人費解,那麼一個資深IT人士選擇做了電工,是不是就更讓人想不通了呢?但是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 2年前,在朋友聚會上我們一家認識了老李。老李來自東北,身材魁梧,有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個性。閑談中我得知老李以前在國內是公司的一名IT主管,來到加拿大之後,卻再也不想天天對著電腦重新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了。用老李的話說就是:"做啥啊,腦細胞都死光了!"放棄了老本行的老李天天琢磨著做點其他的,多方瞭解下他覺得做電工不錯。憑著自己有點電工的基礎,老李順利考下了電工證,找到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很快就買了大房子。生性悠閑的老李終於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大家,不必非要削尖了腦袋去做那份"專業工",照樣也能悠哉自在過上好日子。
反思Jenny和老李的例子,一個是從金領選擇做了小攤小販,另一個是從資深IT選擇做了"體力工作"。按照傳統的思維,這兩種工作都不是我們心目中的" 理想工作"。畢竟受的十幾年教育和在國內三十幾年的經歷給我們在工作選擇、人生目標設立上構筑了條條框框。讓我們根深蒂固地認為"個體戶"和"體力工"就不是一份好工作。我相信做了個體戶的Jenny和做了電工的老李也都多多少少聽到過些冷言冷語。但是他們誰都沒有理會別人的閑言碎語,而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的例子證明了,"理想工作"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重新定義,那就是問問自己的內心,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這需要相當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夠實現。
- 關鍵字搜索:
-
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