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電視塔"釘子戶"搬得越晚補償越高
兩週前的一個傍晚,高峰時期的122路公交車堵在廣州大橋上半小時也不過挪動了300米.一個胖婦人和一個頭髮略顯稀疏的中年男子將我夾在中間,我的脖子也不能隨意左右擺動,只好死死地盯著車窗外的珠江沿岸.廣州新電視塔突兀地站在珠江北岸,高聳著纖細的鋼結構螺旋身軀,蔑視著身邊的豪宅群落.這座高610米的建築,預計2010年落成,將成為亞運直播中心和廣州新地標.自2005年11月動工以來,它都以"世界第一高塔"的面目出現在媒體報導中.然而,這是一個競爭慘烈的稱號,迪拜塔的高度在去年9月份已經達到688米.
公交車上的人,大多和我一樣,臉無表情.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少靜下來看看這座我們生活的城市正在經歷一些怎樣的變化.就比如在這座高塔之下,四個 小區的608戶人家因為高塔的建造而必須放棄多年的居所,搬到陌生的城市邊緣地區.三年來,他們經歷著不甘,掙扎與離別,還有75戶人家在堅守著,可另一 方面,他們也被政府和部分市民責怪,認為他們"漫天要價,妨礙了亞運工程的建造.
張雅麗(化名) 20年前隨父母搬到糧科所小區.今年7月3日,堅守了三年後,她成為首批被強拆的住戶之一.
殘垣斷壁訴說著老樓的歷史,它們的主人已經不情願地遷出了這片已成為豪宅聚集地的小區.
堵在廣州大橋上的人們,沒辦法用肉眼看到巨物腳下的這14棟老樓.城市快速變遷所帶來的改變,或許只有像拆遷這樣"殺"到了家門口,才能為人感知.
衝到家門口的變遷
"我們小區在地鐵三號線赤崗塔站出來的三岔路口,泊雅灣和珠江帝景的中間,你也可以說它是在新使館區附近.藝苑小區業主梅姐這樣向我形容.
釘子戶?在我的印象裡,至少不應該是發生在珠江邊頂級豪宅富人區裡的故事.
可現實是,這是珠江沿岸最荒涼的地方. 14棟老舊的矮樓, 9層高不過,大部分人去樓空,鋁合金窗和陽臺門已被拆下,鴉雀無聲的樓體張著大口.外牆上用鮮紅的火漆寫著: "團結利益最大,集體協商最好!" "早搬遷早選房!小區門外的道路已經挖爛,散落著裸露的大水泥塊.
"當時看著電視塔動工還挺自豪的,一個新的城市標誌就在自家門口不到百米的地方."但張業成沒想到的是,高塔建起,卻要不情願地搬離自出生以來就居住的家.他住的船廠小區和藝苑小區,赤崗果園場小區,糧食科學研究所小區(下稱糧科所)同在新電視塔配套綠化用地征地之列.四個小區中,除了藝苑小區是商品房,另外三個都是建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改房.
2005年11月,位於海珠區藝苑路上的新電視塔動工,這裡正好是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的交會處.
陳永蘇, 69歲,和老伴,兒子兒媳住在藝苑小區,他回憶說: "2006年3月11日,我早上六點多一出門,就看見小區門口貼著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關於請支持廣州新電視塔工程拆遷工作的公開信". "
"真是毫無心理準備.陳永蘇從事地質工作,常年在荒山野嶺留宿. 2002年退休後,花30多萬元買下了藝苑小區的房子,本打算終老於此.
樓價瘋漲下的落差
拆遷工作至今已經三年,截至今年7月9日, 608戶被拆遷戶,已有533戶簽約,領取貨幣補償或者遷居到廣發新村,大塘新社區,剩餘75戶仍在堅持.
張業成說,這些人家不肯簽約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覺得拆遷補償標準過低;二是擔心安置房權屬問題無法落實.
加上簽約獎勵和搬遷獎勵,最高賠償可達8800元/平米, "這樣的標準不算低.拆遷方代表,路擴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
今年3月,出席廣發新村安置房開工儀式的廣州市副市長蘇澤群向上述四個小區的居民發出了"不能漫天要價"的呼籲.
實際上,讓居民們難以接受的,是這10年間樓價瘋狂上漲帶來的心理落差.陳永蘇說: "8800元的價錢在這附近連二手樓也買不到.相鄰的泊雅灣和珠江帝景,二手樓均價13000元/平米,即使樓齡逾10年的新鴻花園樓梯房,也要10000元/平米.
"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老廣州將珠江叫做"河", "河北"是越秀,荔灣等成熟老城區,而南岸的海珠區在20年前還是郊區,菜田隨處可見.藝苑路上所謂的"一線江景"當年不過是人見人嫌的偏遠地段.
張雅麗(化名)在20年前跟隨父母搬到糧科所小區,當初進入藝苑路32號大院時,她還是個高中女生,公交車沒通,每天踏著江邊的泥濘小路去上學.
上個世紀90年代末,張家花5萬元買下了現在這套房改房. 2002年,商品房開始佔據廣州房地產市場.開發商們逐漸意識到,這塊"江邊爛地"極具價值.
張雅麗的一個表侄2005年購入藝苑路新開盤的珠江帝景苑,當時的售價是8000元/平米. "那兩年幾乎每天睜開眼睛,樓價就上了一個台階.張雅麗說,堅持不搬遷的業主,大多數都是因為樓價的上漲而猶豫不決.
"我們這裡遲早是要拆的."看著糧科所小區一座單體樓矗立在眾多高檔樓盤中,張雅麗和父母都認為,拆遷肯定是件好事,只是他們盼望能回遷到相同地段或者靠補償金買到附近的房子.
"4800元/平米?我們不可能接受!" 2006年,當相關部門對四個小區的居民公布貨幣補償方案時,張雅麗的父親一口回絕了.雖然當時接受的話,他們將獲得34萬餘元,比當初的購房費翻了近7倍,但這個價錢是不可能讓他們把新家安在珠江邊上.
堅守者在分化
每天晚上9點半以後,還在堅持的70多戶業主就會不固定地聚集在藝苑小區的院子裡,交換各種拆遷信息-今天路擴辦的工作人員上哪家動員了,又有哪家收到了房屋拆遷裁決書,或者強拆通知書.
"拆遷辦的人說藝苑小區的梅姐最難搞,懂法還牙尖嘴利."負責外部聯絡事宜的梅姐以自嘲打開了當晚的話題,聽者一陣大笑.
"昨晚有幾個房屋中介去了果園場小區,談到凌晨三點,有三戶業主連夜棄產了.據說是在8800元的基礎上每平方米再加了500元."陳永蘇的鄰居張伯說.當我聯繫這三戶業主時,他們卻不願意告知房子的買家是誰.
2009年,電視塔建設進入攻堅階段,政府除了將補償標準提高到8800元/平米,還提出房屋產權調換方案,兩處安置房源分別是廣發新村小區A, D棟(期房)大塘新社區F-1棟(現房),分別按增量10%和20%的面積來兌換被拆遷人原樓房.
張業成說,現在把價錢提高了近一倍,是想通過輿論施壓"把我們定性為刁民",或者是要在剩下的業主內部製造矛盾,讓大家彼此猜疑,早日解散? "我們要求公開價格聽證.
實際上,在這場長期消耗戰中,業主內部早就分歧重重.
一個名叫譚志偉的藝苑小區業主就被堅守戶們稱為"老刁.在花園聚會的小道消息中,他四處動員別人把房子賣給他,然後他再賣給政府獲取差價.但他堅決否認自己是為有關部門"服務".
他承認自己聯繫過五六戶業主,遊說他們棄產,將藝苑小區的房子以9300元/平米左右的價格過戶到自己名下,而後由他跟政府交涉,置換廣發新村的房子.
"現在房子都要拆了,還能過戶嗎?"
"我在房管局那邊認識人,打聽過沒有問題."面對一些業主的疑問,譚志偉顯得很有把握.他表示,自己不過是想在廣發新村那邊多換一套房給父母,結果就在街坊間被傳為"姦細." "我這是貨比三家,不是說五六套房子我都要買下來."
譚志偉是今年年初簽訂搬遷協議的,他選擇了廣發新村的期房. "當看到搬遷簽約率超過七八成的時候,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了,這事沒辦法抵抗了."
"事情一旦有利可圖,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現.張雅麗經常在小區的"通風會"上告誡各位業主.
"你們千萬別信這些遊說的中介,不知道他們就是哪個部門派過來的呢.台面談不攏,就私下給你加點錢,讓你們快走.他們還說要以慰問我爸生病的名義多給我10萬,但我要他們寫進合同時,他們就不幹了.張雅麗認為,這是在搞"陰陽合同.
張雅麗口中的"他們"泛指所有曾經上門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房地產中介.這些登門拜訪者,不願意告知全名,只知道他們是"李主任,劉科長".在堅守的業主眼中,他們給每戶的報價都不一樣.今年以來,每一戶被說服搬遷的業主,對拿到了多少補償都諱莫如深.
在藝苑小區門外的路擴辦拆遷辦公室裡,一位工作人員說,很多業主不願搬走,心裏其實有自己的算盤,他們以為搬得越晚補償越高.
7月3日,藝苑路四戶居民被執行強拆,這是三年來首次強拆.當天,一戶業主坐在自己陽台上表示不滿.
"這有什麼用呢?"陳永蘇不停地搖頭,嘆氣. "最後給他多加了幾萬元,他還不是當場就簽了搬遷協議.
等不及的城市
眼前的問題是, 2010年11月12日,廣州亞運會就要開幕.而規劃中的塔下綠化廣場和配套設施,因為搬遷問題依然毫無聲息.
"首先,我想問你,你認為廣州起一座610米的全球高塔有意義嗎?"華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系系主任王世福教授反問我.他曾參與珠江濱水地區規劃指引和珠江新城中央廣場規劃設計等項目.
我沒辦法給出答案,生活在這個城市多年的我,已習慣對太多變化視而不見.
"城市規劃裡有量入為出的原則,一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必須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起碼在我看來,廣州作為華南中心城市,建這座新高塔沒有什麼不相符的.當然,如果從功能性上來說,發射無線信號已不是電視塔的主要功能,你也可以說它多少有點秀的成分.王世福說.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也表示: "可以說,廣州新電視塔是一個地標,一根讓廣州邁入它所想像的國際性城市的圖騰柱.
上個世紀70年代,廣州建築的高度能夠劃破天際線的只有白雲賓館, 80年代是花園酒店, 90年代是廣州國際大廈以200.18米的樓高成為城市的新高度,直到1997年被米391高的中信廣場大廈超越.
然而,對於張雅麗等業主來說,行政動員的方式未必奏效. 7月3日清晨6時30分,路擴辦,城管等拆了張雅麗和張業成的房子.張雅麗家裡的物品被政府暫時保管,張業成的傢俬細軟被卡車拉到拆遷裁決書上判給的廣從公路邊上的一處房子.
陳永蘇老人即將在7月24日出席拆遷聽證會,他說,如果非要強拆,自己只好等著上殯儀館的車.
廣州等不及了,電視塔下的釘子戶們也是心急如焚,但雙方至今無法在互信基礎上溝通.以廣發新村期房為例,路擴辦多次保證, 2011年6月30日前交付使用,居民會取得合法房產證.但業主們查到該樓盤至今仍抵押在工商銀行.
- 關鍵字搜索:
-
廣州
來源: 南都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G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