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為「公民社會」奠基

中國固然是個奴隸意識非常濃厚、非常深遠、非常強大的國家。努力坐穩奴隸位子的平庸之輩佔大多數,跟在主子後面或搖尾乞憐或吶喊助威或助紂為虐的、並以主 子賞賜殘羹冷炙為榮的、得勢的高等奴隸不在少數,生恐坐不穩奴隸位子的劣等奴隸也代有其人。然而中國又是一個公民意識非常古老、非常頑強、非常偉大的國 家。中國從來就有傲視王侯的平民,有為民請命的公民,有提倡"民貴君輕"的思想家,有不為某一家、某一集團之帝國興亡賣命而為天下之大家的憂樂勞心勞力的 公共知識份子,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是體現公民意識的傑出代表。在他們中間,春秋時代的曹劌無官無職,無財無利,無名無望,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在回答國 家大事自有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也?"的疑問時,曹劌最早發出"肉食者鄙,不足與謀"、因此我必須謀之的義正詞嚴的聲音。這是公民意識最突出的表現。按照龍應臺在 《父親的家鄉》一文中的說法:"所謂公民意識,不過是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棲息在同一株大樹上,不得不關心下面那主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不關心的結果可能是,大樹轟然倒下時,還以為自己那一支照顧得蔥綠可愛,挺有成就感。"尤其當"肉食者鄙,不足與謀"時,具有公民意識的每一個公民必須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站出來,這不是為"肉食者"而謀,而是為天下人而謀,也是為自己而謀。

公民意識和 "肉食者"意識的根本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公民謀"天下",肉食者謀"國"。正如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篇中所指出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而矣。""國"和"天下"的區別在於,"國"是某一姓某一集團佔有的公共權益,"天下"是全體公民結成社會的生存空間。 如果仍舊用大樹作比喻,那麽"國"就是大樹的果實,"天下"就是整棵大樹的根深干壯枝繁葉茂花香果碩。"肉食者"所看重的僅僅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佔有大樹的果實,根本不在乎大樹的生死存亡;公民在關注自己那一支的蔥綠時,也關注其他無數支的蔥綠,還關注整個主幹的茁壯,並隨時防止它的被腐蝕乃至轟然倒下。顧炎武進一步指出"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亡國不過是另一姓另一集團佔有了大樹的 果實罷了,亡天下則是整棵大樹的徹底死亡。所以肉食者最擔心的是亡國,公民最擔心的是亡天下;因此肉食者最操心的是謀國,公民最操心的是謀天下。

天下是棵大樹,每個時代都會從中飛出帶來希望和美好的鳥,它們見證著、記錄著、引領著、創造著自己的時代,為世界唱一曲最響亮的歌。博客就是我們這個 時代飛得最有個性、唱出最有價值之歌的一隻大鳥。時代需要個性,需要每一個個體的充分展示,公民意識的崛起正是個體自覺性張揚的具體體現。公民傳媒的誕 生,是時代迫切需求的產物,而博客則正好成為這個需求的載體。博客正在成為繼書報、廣播、電視、門戶網站之後最重要的傳媒載體。冰點事件,太石村事件,禁 書事件,太湖藍藻事件,廈門PX事件,成都晚報廣告事件等等這些注定將來要在社會文化傳媒史上留下記錄的重大事件,公民不是首先得之於書報、廣播、電視以 及網際網路門戶網站的新聞報導,而是首先得之於個人博客,而且有些事件甚至只能得之於個人博客。正如民營經濟個體經濟成為公有制經濟的有效補充和整個國民經 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個人博客作為傳統傳媒的補充,有著不可缺少不可估量不可忽視的價值。正因為傳統傳媒的不言而喻的侷限,博客作為公民傳媒才應運而 生。由於公民傳媒不再是某一黨派的喉舌,不再負有向某一黨派負責的義務,而是本著 "天下人管天下事"的公民精神,所以公民傳媒才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觀。陳寅恪在《贈蔣秉南序》中說,"孰謂空文於治道學術無裨益耶?"書生"清議",作為"公民傳媒"的博客,在"肉食者鄙"、傳統傳媒不能或不敢有所作為時,不但於治道學術有所裨益,更能發揮促進世事社會變革進步的作用。

《周易》強調"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M•韋伯也將人類理性區分為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中國人長期以來,普遍存在一種重"道"輕"器"、重"價值理性"而輕"工具理性"的傾向。其實,"道"與"器"、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葉瑛在《文史通義校注》 中就指出,"道不離器,猶影不離形,離器而言道,是猶離形而求影",在他看來,"道"與"器"的關係,是"影"與"形"的關係,無形即無影,無器即無道, 實際上是主張"器"重"道"輕;這與章學誠所主張的即事言理、即器明道是一脈相承的。當工具理性為價值理性的傳播與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它本身即成為價值理性不可或缺一部分;當價值理性抱殘守缺或成為某一黨派某一統治集團加強統治的工具時,它就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意義而具有了工具理性的性質。比爾•蓋茨在榮獲哈佛大 學名譽博士學位的演講中說:"人類的最大進步並不體現在發現和發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們來消除不平等。......消除不平等才是人類的最大成就。"網際網路的發明,博客的興起,公民傳媒的誕生,極大地為消除不平等、不公正、不文明帶來了契機,為促進社會的民主、自由、進步提供了可能。在這個意義上,科技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毫無知覺的"器",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道"。在科技不發達時代,"權力半徑"遠遠大於"民主半徑","權力半徑"可以開動所有的宣傳機器來掩蓋篡改"民主半徑"的聲音,以欺騙壓制的手段來加強自己的統治;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民主半徑"則有了多範圍多渠道地表達自己聲音的可能,"民主半徑" 逐漸有了與"權力半徑"相抗衡的條件。公民傳媒時代的到來宣告了"權力半徑"一手遮天時代的結束,宣告了掩蓋和欺騙時代的結束。知道真相並不就是最終目 的,但是知道真相畢竟比不知道真相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知道真相(公開)就有望接近公平並最終邁向公正。

走向公民社會,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的內在要求使然。從大老爺到官僚到公務員,這一名稱的演變,已然昭示出一條走向公民社會的康莊大道。大老爺高高在上,生死予奪,全憑一己之好惡;官僚冷冰威嚴,辦事拖拉,以公權而謀私利;公務員,顧名思義,從事公共事務的人員,亦不妨理解成"為公民服務之人員 "。雖然今天現實社會中的某些公務員還動輒以"大老爺"自居,以"官僚"自我定位;但是,公務員的最終定位必須落實到"從事公共事務、為公民服務"這一符合時代要求的理念上來。公民社會正處於呼之欲出的前夜。歷史總會把它的使命有意識地交託給某一代人,而且一開始有意讓他們遭受壓制和打擊,為的是"增益其所不能",從而讓他們最終出色地完成歷史的也是他們自己的使命。博客使公民意識覺醒,促成公民傳媒時代的實現,它使許多曾經被迫沉默昏睡的人們不再沉默昏 睡,思想的火花一旦點燃,就必將形成燎原之勢;博客實際上正在預告著公民社會的到來,它正在為公民社會奠基,為"天下人說天下事"、"天下人管天下事"提 供雖然虛擬卻是堅實的平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並認為"思想的閃電一旦真正射入這塊沒有觸動過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

籠統的抽象的"人民"正在覺醒為具有自由民主意識的"公民",博客的誕生,尤其是"公民傳媒"博客的出現,正是公民行使公民權利的可喜標誌。作為"天下人說天下事"、"天下人管天下事"平臺的博客可能還很不完善,蹣跚學步呀呀學語之際免不了磕磕碰碰吐字不清。但是,它是一個偉大事業的開始,四百多年前弗蘭西斯•培根在《偉大的復興》一書序言中論及該書描述的對象時所說的一段話,彷彿就是為博客而說的一樣,他"希望人們不要把它看作一種意見,而要看作是一項事業","並相信我們在這裡所做的不是為某一宗派或理論奠定基礎,而是為人類的福祉和尊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