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門別類地說一說:中國高校的學術腐敗
復旦大學通報學術剽竊抄襲事件處罰3名教授。復旦大學「2007年第 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了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對3起學術違規舉報的調查審議結論和處理建議。「通告」稱,3起舉報涉及的教材抄襲、論文抄襲皆屬實,學術規範委員會建議對舉報涉及的外文學院、五官科醫院和信息學院的有關教師、學生進行通報批評、停止招收研究生、開除學籍等不同的處理。根據通告中的信息,此次調查的3起學術違規舉報共涉及復旦大學3個學院(附屬醫院)的9名師生,包括博導、年輕教師、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等。進行調查的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成立於2005年4月,該委員會是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下屬的專門委員會,主要負責調查、處理學術規範問題,首屆學術規範委員會主任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俞吾金。中國高校的學術腐敗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既然不是新聞,我在這裡也就把一些舊的新聞搬出來說說----分門別類地說一說。
首先是抄襲、剽竊。
2002年12月,潘知常主編的《傳播批判理論》出版,該書後成為南京大學新聞學院申報博士點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據後來調查,《傳播批判理論》第8章涉嫌抄襲部分大約千字,系潘的2003級某博士生所為。
第二是學術評獎的腐敗。
一些廣為流傳的順口溜說道:「評獎就是評委分贓,你給錢,我評你,剩下十之二三,再拿來裝門面。」
武漢大學哲學系鄧曉芒、趙林、彭富春3位教授著文痛陳湖北省哲學(1994-1998)優秀成果評獎中的腐敗現象。他們的話為:
「在這次評獎過程中,評獎主持人和個別評委利用職權,在哲學社會學組把一場嚴肅的評獎活動變成了一場一手遮天、結黨營私、瓜分利益的醜劇,在湖北省哲學界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從評審結果來看,評委們相互之間的心照不宣、彼此關照、利益均沾、互投關係票已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高級別獎項中票數如此集中在評委和某個身居高位的評委的弟子們身上,即使在目前腐敗成風的學術界也是少見的。」
「 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哲學一等獎正如湖北省哲學評獎組長一職一樣,歷來都是×××的專利。在上一屆的評選中,他的一篇反‘和平演變‘的輔導報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黨的事業》獲得哲學一等獎,當時他是哲學評獎組的組長。在本屆評獎中,他獲得一等獎的是一篇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情況的講演詞《中國當代哲學回顧與展望》......」
其三是申報課題,爭立項目中的腐敗。
陝西師大教授一丁說:就像一個女人還沒生小孩就申請營養費一樣,說我生的小孩將來要當國家主席,或者將來智力可賽過楊振寧……然後叫評委打分,根據吹牛程度,發放不同的數額的營養費,聽起來真是荒唐可笑,而我們每年申報選題和經費確實是幹著這種荒唐可笑的事。在當前學術道德敗壞的情況下,更不乏一些申報者的選題暴露在評委面前而被竊取的事情。
更有甚者,課題一旦被批,拿出課題經費三分之請那些評委們到某地觀光旅遊,臨走時奉送上一個燙手的大紅包;三分之一成了自己的存摺,吃喝拉撒全都可以從中報銷,衛生紙也不例外----發票上寫就辦公用品的字樣;最後的三分之一才勉強對付所謂的科研課題。
其四為重點學科的評選。
重點學科的建設也已成為高校最最重要的工作,因為重點學科數涉及到教育部今後給各校的投入。因此各高校的重視。評選方法又如何呢?
一位參加過評選的學者大膽地做了揭露,他將其視為「分兩步走」:
第一步,現有重點學科的評估排名。由於過去均是由專家打分,有關評選中的高校授賄和專家在評選博士點中受賄問題已是公開的秘密。因此這次教育部也做了重大改革,所有一級學科下的重點學科均有投票權,投票以學校的名義投票,校長簽字。對一級學科下的各重點學科進行打分排名,報教育部最後統計總分,排在最後 20%的重點學科自動取消,並且這些打分將公布。正由於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各重點學科對待此項工作非常認真,打分也相對謹慎,客觀。因為如自己打分與最終結果相差太多,說明打分的水平太低,恐被同行恥笑。而且通常重點學科均有一定的學術底蘊,比較看重學術聲譽。通過這次打分,最終教育部摘帽了5%的重點學科,比原計畫少,但各校的打分並沒有公布。可以說這一評選方法是較為成功的。
因此在第二步的重點學科增選方面沿用了這個方法,每個申報單位均有一票。但這些學校參差不齊,有985,211大學,也有一般地方學校,軍事院校等,投票無所顧忌。最終造成的局面是換票制,不管是學校水平如何,只有投我一票,我才投你一票。如某一級學科有25個學科,可以投13票同意,學校就要求必須能拿回 13票同意,這完全成了一種交易。有些學校實際水平很差,但也要求一定要你投他一票,否則他的票就不要想。由於在這場遊戲中參與者都希望從中獲得利益,因此空頭承諾,謊言,欺騙充斥其中,學科負責人從一地飛到另一地,學術殿堂被徹底的玷污了。某些三,四流的大學不擇手段,漫天承諾,最終可能將最差的學校選上去。這樣的投票結果怎麼可信。而誠實守信的學校將被淘汰。
其五為高校主辦的期刊公開「創收」。
許多高校學報還將出版增刊作為創收手段收取「版面費」,甚至將一期增刊拆分成多期增刊出版,以達到多收費的目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其質量如何,誰敢保證?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噁心」局面呢?無疑是當下的學術環境和學術評價機制所帶來的惡果。其中,我們從職稱評定就可見一斑。
有人做過這樣的總結,職稱評價制度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專利。此話不假,在中國大學裡,職稱的高低不僅標誌著一個大學教師的學術水準,同時也與該教師的住房、待遇等密切相關。譬如某大學就有明確的政策出臺,講師的住房二房一廳,副教授的住房是三房一廳,教授的住房則是四房一廳,博導的住房是四室二廳。
有了以上的規定,為了評上職稱,大學教師中不擇手段地託人情、拉關係,還有的花錢僱人寫文章。有些教師為了評職稱四處掛名,別人寫了論文,請求人家在發表的時候將自己的名字屬在後面,以此增加自己的論文篇數。有的教師把自己以前發表過的論文稍稍修改一下換一個題目,再拿出來發表,又充當一篇論文。有一個教師把自己的一本專著中的所有章節都拿出來砍成若干篇當做論文一一發表……
學術腐敗,當然貽害無窮,理應進行揭露和打擊。然而,誰又能說得清學術腐敗背後的社會問題?因為,這絕不是幾個人的學術品質問題,也非是一兩句話就能將個中積弊剖析得清清楚楚的。毫無疑問,今天高校的學術腐敗同整個學術環境、學術評價機制、學術資源的分配等等都有著這樣和那樣的關聯。從某種程度來說,那些 「學術腐敗分子」,也是受害者。
最可怕的是,學術腐敗已經成為高校乃至社會的普遍現象,大家見怪不怪了,也成為一種中國高校的「集體無意識」。
【註:學術腐敗現象,社會各界有多如牛毛的評論,本文也受了學術腐敗中「抄襲和剽竊」的影響,故文中有很多是他人的話,我也未將作者姓名一一列出,請多多見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分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E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