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嬌案的歷史定位
鄧玉嬌一案雖仍在"偵查"階段,但它的歷史定位已經基本確定。一、突顯官民矛盾。中共一向是以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自我標榜來欺騙民眾的,併進而獲得一點點心理安慰的。哪怕是在對中國人大肆殺戮的歲月裡,蓄意挑起事端的中共也總是躲在由它挑撥並暴力脅迫大部分中國人對一小部分中共所劃定的被打擊的中國人的幕後的。到了近幾年,中共與人民群眾的對立越來越突出,官民矛盾日益加劇,六十年的血腥歷史所掩蓋的官民對立,經由這一樁小小的案件完整的呈現出來了。
二、引發民眾意識的整體覺醒。人民的反映如何,這才是問題的要害和實質。從所有的媒體和網路來看,先不說官方的網路統計,但就媒體的報導來看,其鮮明態度可謂歷史之最。除了巴東縣政府的網站報導"依然故我"外,幾乎所有的媒體和網站一邊倒的站在了鄧玉嬌一邊,其實也就是站到了中共的對立面。包括中共體制內的官員,只要不是涉及此案的政府官員,私下裡也都有一個相對公正的態度,這態度當然也是中共所不願看到的一個民意了。
對鄧玉嬌案的民意調查,中共不可能徹底的去做。要是讓民眾公開表態的話,除了幾個姦淫官員的親朋表態棄權外,只要是思想健全者,沒有一個敢出來在公眾面前表態支持鄧貴大們的,或明確表示否定鄧玉嬌的正當防衛的。
民眾意識的覺醒,這就是中共最為害怕的了。中共向來是不管做了多麼大的惡事,它都能搖身一變把自己打扮成民眾利益的維護者。三年大飢荒餓死中國四千萬人左右,中國人怨中共了嗎?不是照樣把中共黨魁的畫像掛在堂屋正中嗎?這不是中國人愚昧的問題,而是中共把所有的媒體資源壟斷後愚民教育造成的。一旦民眾的意識覺醒了,中共必然被中國人丟進歷史的垃圾桶裡去。然而,一件小案把中共的嘴臉暴露了個淋漓盡致。
從這個角度上看,鄧玉嬌是歷史的功臣,是中共的剋星。鄧玉嬌事件把中國人的意識整體上喚醒了。
三、點燃民間積怨。民意如此,久經壓迫而又無可奈何的中國下層百姓的積怨也就有了一個爆發的機會。民間的積怨有多大,從網民的語言上可以看出,人民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也必定要帶有自己的感情,帶有民間感情的意見表達,也就是民怨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是能從網上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呢?那些沒有機會上網,或者遠離現代文明的中國人,他們就沒有自己對此事的態度嗎?其實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同鄧玉嬌年齡相彷的子女的命運和鄧玉嬌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就那樣願意逆來順受的接受中共的淫威嗎?如此的民意和民怨,經由這一件小案給點燃。這樣的民怨恐怕不是中共的心理學家所能解開的吧。
四、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和對自己命運的最終守護。民意和民怨是中國人的態度,但是它反映了中國人在道德方面的底線。雖然中共對中國人道德的破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由此帶來的中國社會也確實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是人心並沒有完全壞掉,人們心靈深處做人的底線還在,還在努力的作著掙扎,本性的善良在呼喚著人間的道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人堅守的是自己生命的底線,也是對自己命運的最終守護。
五、案件的本身和發展充滿了正與邪、善與惡的較量和博弈。鄧玉嬌案雖說死了人,但的確不是什麼大案,也沒有多少離奇的情節,何況雙方當事人又都在中共的掌控之下。雖說最終的判定要由法院來定,可能要耽擱一段時日,但是就案情的本身來講,當天就能搞定。可是沒有搞定,中共的強權意識在基層官員身上的必然反映,就是要把正當防衛搞成故意殺人,以此來遮掩自己在案件中的醜陋角色。
中共巴東縣委及其警方肯定有不少能人,看它對此案的"做案"手法就能看出一二:先是把有可能涉案的其它權貴摘除出去;再是把主要嫌犯送到外地療傷,並在處理過程中,讓死者一人儘可能多的擔當一些所謂的責任;同時還把受害者送到之精神病院進行"觀察"。怎奈這些算計都是業餘級的水準,架不住專業人士的調查。夏霖律師的一通組合拳下來,就已經逼使中共不得不作出妥協,同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案件的精彩之處確實有許多看點,綜合現在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有黃德智被鄧玉嬌踢下床去,有淫官強詞奪理並狂叫"拉一車錢來砸死你",有鄧貴大用人民幣搧鄧玉嬌臉,有鄧貴大把人推倒還不罷休,非要上前來按,有鄧玉嬌揮刀自衛,有鄧貴大捂著肚子在門口倒下,有鄧玉嬌交其母一張欠條,有鄧玉嬌被關精神病院,有被綁定在病床上的鄧玉嬌喊"爸爸,他們打我",有律師從看守所從來的失聲痛哭,有律師申請保護證據,有和鄧玉嬌母親聯絡讓其不要動鄧玉嬌的衣物,有鄧玉嬌母親"清洗"證據,有官方代鄧母宣布解除和志願律師的委託關係,有中共巴東縣委三易其稿的通報,有律師的代理控告書,有改"強制措施"為"監視居住",還有與案件相關的媒體報導和野三關鎮的停水停電,以及對律師的恐嚇和對維權人士的貼身跟蹤......歷史性案件好像非要具有如此之大的劇情效果似的,如此真實的鏡頭真可謂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興。
六、時間的歷史定格。按說,案發的時間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應作為鄧玉嬌案的一個特點來記述,可是一旦作為歷史事件,本身就有一個具體發生的時間問題,何況這個時間還有相關的特定意義。
鄧小平在二十年前血洗天安門時有一名名言,叫作"殺二十萬,保二十年"。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鄧玉嬌案發生了,而且還是名符其實的"兩鄧案"。二十年前的那場學潮是全國轟動,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在支持大學生的愛國運動。事隔二十年,一個小案卻能牽動所有中國人的神經,並且民意呈現一邊倒的趨勢,這只是一個巧合嗎?
鄧玉嬌案發生在2009年5月10日,這一天正是母親節,在這一天發生的又是一場褻瀆女性的刑事案,令所有人所不齒。從這個角度上說,不要說那幾個涉案的權貴,至今那些維護此案的官員真不是娘生的,或者他們也有人間的母親,但黨媽媽的地位早已從他們心中取代了他們真正的母親。也就在這一天,杭州的上萬市民自發的去弔唁飆車案中的受害者......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節日發生的案件,也或許是令中共恐懼的六•四即將到來,更大的原因就是民意和民怨的爆發和表達,逼迫中共不得不暫時作出妥協。但是,不論結果如何,鄧玉嬌案已經注定走入歷史,是中國民眾整體意識覺醒的一個重要象徵。
民眾覺醒了,中共還能久存於世嗎?
(清心文學原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