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餵飯」要餵到多大?
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比較複雜,但是都和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從總體上看,華人家長容易犯的錯誤一是溺愛,二是片面強調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為人處世的培養。
中國人的傳統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從而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從行為和思想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在這種習慣影響下,中國人的教育從一開始就錯了。
每個孩子一出娘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哭。嬰兒的哭有時是他們生活中正常的一個部分,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可是在許多華人家庭裡,只要孩子一哭,同時會有三、四個大人百米衝刺搬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並摟在懷裡搖晃。哪知道這些小傢伙們都鬼得很,嘗到了一次甜頭,下次就哭得更急,聲音更響,直到你把他抱起來,還會用兩腳亂蹬,告訴你:搖呀!
其實,對於嬰兒的哭鬧,家長要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看看孩子是否餓了,二是看看孩子是否尿了,三是看看孩子是否病了。如果這三樣都沒問題,就讓他們去哭一會兒,也好鍛練肺活量,哭累了他們也就睡了。我們的家庭醫生曾經建議我們買個耳塞,晚上睡覺時戴上,這樣孩子哭鬧我們也聽不見。我們當然沒有採取這種在華人看來過於極端的做法,但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無道理。
在許多公共場合,常常看見洋人的孩子一個人坐在嬰兒車裡乖乖的東張西望,或是嘴裡咬個假奶頭,手裡撥弄著玩具,可不少華人孩子讓父母或祖父母抱在懷裡,還是不停哭鬧,大人們抱啊,搖啊,哄啊,逗啊,不知道怎樣才能讓這個小祖宗安靜下來。
這兩種不同的育兒方式產生的結果是:一種是讓孩子領會到,靠哭鬧是得不到好處的,必須自己想辦法「找樂」,於是洋人孩子會自己娛樂自己,觀察周圍的環境,用手觸摸能接觸到的東西,用嘴去咬手裡的玩具……;另一種是讓孩子感到,只要一哭,我的要求就能滿足,我不用自己努力,大人會給我提供各種需求。
幼兒都喜歡把雜物放進嘴裡,華人是一律禁止這種做法,而洋人則不太在意,他們自己吃飯時都是吧嗒吧嗒把十個手指頭一個個舔過來。我兒子小時候四個大人看著,髒東西絕不進口,一天要洗好幾次手,結果三天兩頭得病;女兒有一段時間沒人管,常常在地上亂爬,時不時撿起一個髒東西往嘴裡送,還故意讓你看到,引起注意。我們無暇顧及,只要是沒有危險的東西也就不去管她,結果女兒卻很少生病。
幼兒從爬行到能直立行走後,磕磕碰碰或摔跟頭是難免的。華人家長一看孩子摔倒了,立馬衝過去,抱起孩子,有的還要使勁用腳踹幾下地板或拍打桌子:「都是你讓我們寶寶摔跤了,該死!」好像這些本來就沒有生命的東西都犯了大罪一樣。注意觀察一下洋人,只要孩子沒有受傷,他們都站在一邊,有的孩子也不哭,左右看看然後就慢慢自己爬起來了。是啊,學游泳哪有不嗆水的?學自行車不摔幾下可能嗎?摔跤了自己能想辦法爬起來,以後犯了錯誤也就能吸取教訓引以為戒了。
當孩子停奶之後,中外家長在餵孩子吃飯上的差異就更大了。華人家長都是一杓子一杓子餵,有的甚至還先自己用嘴把食物嚼軟了味道孩子嘴裡。這樣的場景我們都不陌生:母親或者祖母端著碗滿屋子或者滿院子跟著孩子轉,連騙帶哄加威脅一口一口的餵,一頓飯吃上個把小時也不足為怪。
聽說國內許多父母為保證孩子吃好午飯,中午一到點不顧自己休息,天大的事也得放下,穿人山過車海,趕回家去,給孩子做頓中午飯。中國父母除了讓孩子多吃,還要吃好。現在雞鴨魚肉都吃膩了,山珍海味也不新鮮,有報導說國內小學生就開始吃人參燕窩等補品了。
洋人一般從孩子會自己拿杓子了就不再餵飯,只是給孩子自己一個碗,由他們去吃。常常孩子的手上、身上甚至地上都弄得一塌糊塗,家長好像也不管孩子究竟吃下去了多少,只要孩子不吃了,絕不強求。
華人孩子普遍不好好吃飯,家長為此擔心發愁。可是你越給孩子餵飯,他越不以為然,好像覺得吃飯是大人強加的任務一樣,什麼時候吃,吃什麼都是大人規定的,有的孩子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或是把吃飯當成一個要挾的武器:你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是不好好吃飯。
洋人不逼迫孩子吃飯,孩子們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其實這也是一個培養孩子獨立思維能力的過程:如果你貪玩而沒吃飽,那麼過一會兒就會挨餓,那是活該,等下一頓吧,自己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幾次下來吃飯就不是一個問題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洋人孩子因為家長不強行餵飯而營養不良。
吃飯的小事可以管窺人生的大事:吃飯是自己的事,自己應該知道要什麼,不要什麼,飽了就說飽了,不想吃就說不想吃,自己的意願也能得到大人的尊重,自己就有充分的自由去從事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由別人來決定,不管有沒有需求,都要按他人的標準受到強制,或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意願而討好地犧牲自身的需求,即使長大成人了,也要為讓父母高興而吃下父母夾在碗裡自己並不想吃的東西。那麼在這種一日三次,十多年的「教育」下來,儘管懂得尊老愛幼,謙虛謹慎,服從領導,兢兢業業,人家愛聽什麼就說什麼,卻只能是一個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意志,甚至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都不知道的「乖孩子」。
雖然洋人家長不管孩子吃什麼,飽不飽,卻對孩子的吃相很在意:飯桌上的文明用語、如何使用刀叉、咀嚼時不得有響聲等等。這些都為以後進入社會的為人處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華人只要孩子吃飽吃好,別的都忽略不計,我曾看見有家長給坐在馬桶上的孩子餵飯……
華人孩子似乎只能靠家長餵飯才能長大,究竟孩子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呢?有人觀察過有孩子11歲是還要母親餵飯!當「餵飯」成為一種思維習慣後,「餵飯」就不僅僅是餐桌上的問題了,只要孩子沒有結婚成家,他們的行為都是要經過父母審核的:天氣冷還是不冷,該穿多少衣服穿什麼樣的衣服,上學學什麼,學多少,該有哪些興趣愛好,進哪個名牌中學,上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和誰談戀愛,和誰結婚等等都是華人父母要審查和操心的。這樣一來,等孩子真正獨立了,他們也就失去了找到自我,認識自己的機會,更別提探索和冒險的精神了。
請從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做起,把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還給每一個孩子!
- 關鍵字搜索:
-
給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E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