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工商銀行北京一分行。工商銀行第一季度貸款額是去年同期的4倍。(Getty Images)
中國國內銀行為迎合政府大手筆經濟刺激計畫,今年第一季度放貸金額激增三倍,許多市場分析人士擔心這樣將導致更多銀行壞帳。
放貸激增 貸款過度集中
在中國官方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畫的驅動下,國內各銀行今年前三個月新發放的貸款總額激增到4.58萬億元。中國央行公布的數字顯示,這是去年同期放貸額度的244.36%,甚至超過2008年全年5萬億元貸款總額的9成,中國工商銀行其第一季度貸款金額更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除貸款量激增之外,新增貸款也呈現出過度集中的走勢。一是投放時間、投放量過度集中。二是貸款投向過度集中在大客戶,甚至多家銀行集中授信同一大客戶。三是相對於集團企業而言,單一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監管部門規定,各銀行對單一客戶的貸款不能超出銀行資本金餘額10%,但目前有的銀行已超過這一監管紅線。
銀行壞帳風險增加
新增貸款激增引發的擔憂主要集中在潛在的壞帳風險。彭博社報導說,中國大筆新增貸款用於鐵路、公路和港口等有政府或國有企業背景支持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等,而類似的國家指令性貸款曾在90年代導致壞帳雪球效應,其結果是政府花了10年時間填補6500億美元的窟窿。
而信貸投放過度集中,猶如"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數據顯示,目前中國19家主要銀行中,5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貸款佔貸款總額約60%。按市場通行標準看,如此高比例意味著銀行業貸款進入集中度過高的風險區。
一個跡象可能顯示有壞帳增長的潛在風險,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人員對亞洲時報在線說,如果第一季度的4.58萬億元都花出去了的話,中國經濟現在應該已經接近過熱;但是實際情況是,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的增幅只有6.1%,比上個季度的6.4%還要低。
此外,中國官方的4萬億投資計畫所涉及的領域均是以政府和壟斷性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只佔約10%的份額。融資環境的兩極分化將助推"國進民退",對民營企業造成擠兌效應。
增加信貸成政治任務
中國官方對商業銀行的貸款過多干預,也引發專家的擔憂。惠譽信用評級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分析師說,他們擔心銀行為了達到政府的要求,在風險管理方面做出妥協。
《華夏時報》報導,安邦集團高級分析師賀軍說:"政府4萬億投資,中央財政只出1.18萬億,在保增長壓倒一切的時候,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增加信貸也成為政治任務的一部分,它們不可能對眾多的信貸項目進行審慎的風險評估。"
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貸款
康奈爾大學金融學副教授貝利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說,中國政府指令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中國商業銀行的質量一直令人存疑,銀行的職責是支持國有企業和提高就業,而不是按照商業條款發放貸款,我認為這的確是個麻煩。"
貝利教授將中國官方控制的銀行貸款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貸款"。他說:"運作糟糕的公司似乎更容易得到貸款,而一旦這個貸款被宣布,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借貸公司的股票在中國會應聲下跌,而不是上漲。貸款通常被視作是質量的證明,而在中國則被看作是‘和吸血殭屍的死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專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