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搞詭計 周恩來變成毛的副手 (圖)
【揭開周恩來面具】 第18集

這裡是揭開周恩來面具系列節目的第19集。在這一集我們向大家介紹中共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怎樣搞詭計,使得周恩來變成毛的副手。本次節目的部分內容來自高文謙先生的《晚年周恩來》。

上一集我們向大家介紹在中共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成為周恩來的副手。那麼毛澤東究竟是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手段,取代了周恩來在中共軍中的地位,坐上了第一把交椅的? 這在中共官方的黨史中一直是個避而不談的話題。

遵義會議後,周恩來被推舉出來主持軍中大計。當時紅軍正處於危境之中,任何一個決策錯誤都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滅,因此,周此時臨事而懼的心態比以往更甚。表現為在遵義會議後有意退讓,而讓毛澤東在實際指揮中唱主角。周恩來的這種作法,正中毛澤東的下懷,給了他施展陰謀,反客為主的機會。毛澤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通過打勝仗來為自己立威。此外,對毛來說天賜良機的是,中共與共產國際的通訊聯絡已經中斷。這樣天高皇帝遠,更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毛澤東採用改變中央常委內部分工的方式,解決了遵義會議未解決的組織問題,迫使博古交出黨內負總責的權力,推由他的政治盟友張聞天取而代之。這一招有一石數鳥之功:既堵死了博古在政治上卷土重來的路,同時又藉此拉住了具有國際派背景的張聞天,拿他當擋箭牌來堵住共產國際的嘴,使毛本人在實際上主導黨內最高核心的決策而又不枉擔虛名。

不過,毛澤東並非是個常勝將軍,他在遵義會議後指揮的第一仗--上城戰役就沒有打好,毛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是一個敗仗"。這一挫敗雖然沒有對毛在黨內軍中的地位造成大的損害,但還是多少影響了他的威信。正因為如此,在稍後討論攻打打鼓新場時,當毛澤東又一次力排眾議反對攻打,甚至以辭職相要挾時,結果竟然弄假成真,與會者通過表決撤銷了毛的前敵司令部政委的職務。而這一職務是毛在遵義會議後所獲得的軍事指揮上的實權職務。這樣一來弄得毛下不了臺,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最後還是周恩來居中轉圜,才幫助毛解脫了困境。

這場風波,對毛澤東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挫敗。為了避免這種局面的重演,毛隨即以作戰指揮需要獨斷專行為名,向已經接替博古在黨內負總責的張聞天提議成立一個由周恩來、毛澤東和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全權指揮今後的軍事作戰。這一提議隨即獲得通過。

目前,中國大陸官方和學術界出版的各種著作多把軍事三人小組說成是以毛澤東為首,並據此推斷毛由此正式取代了周恩來的地位,成為中共黨內主管軍事工作的最高領導人。事實上,當時在軍事三人小組中挂帥的仍是周恩來,而不是毛澤東。這一點就連毛本人也不諱書。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周恩來在黨內軍事上最高決策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逐漸被毛澤東所取代。毛本來就是一個喜歡獨斷專行、不甘久居於人下的人,在形勢有了轉機後,更是覺得主持軍中大計非他莫屬。於是,毛便施展權謀,在其政治盟友張聞天的配合下,反客為主,一步步把發號施令的大權抓到自己手裡。

一九三五年六月,紅一方面軍在長征途中的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兩軍劫後相逢,本應同心協力,共渡艱難。然而在短暫的歡聚之後,雙方便因歧見而徹底鬧翻,分道揚鑣。表面上的原因是對行動方針的 "北上"與"南下"之爭,實際上卻是黨內兩個山頭之間的權爭,雙方互不相讓的結果。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和毛澤東一樣,都是個人領袖慾極強的人。張自恃是中共的元老,所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當時又兵強馬壯,實力遠在中央紅軍的疲憊之師之上,於是便以此作為資本伸手抓權,提出解決"組織問題",策動下面向中央提出要求,自任軍委主席。

但是,已經大權住握的毛又豈能將剛剛到手的權力拱手讓人,忍受張某騎在頭上發號施令?紅一方面軍雖然在實力上不及紅四方面軍,但因當時多數中共政治局委員們隨軍行動,佔有天時人和之利。於是,毛便以正統自居,與張國燾施計鬥法。關於這一過程,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文章中,把毛澤東的工於心計和張聞天的傀儡地位表現得淋徹盡致:

" 毛澤東、張聞天等同志一直商量怎樣使一、四方面軍團結一致,統一行動,認為關鍵就在張國燾。恩來同志發高燒,病中仍為此事煩心。我聽到毛主席和聞天反覆商量,說得很具體。毛說:"張國燾是個實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給他一個相當的職位,一、四方面軍很難合成一股繩。" 毛主席分析,張國燾想當軍委主席,這個職位現在由朱總司令擔任,他沒法取代。但只當副主席,同恩來、稼祥平起平坐,他下甘心。聞天跟毛主席說:"我這個總書記的位子讓給他好了。"毛主席說:"不行,他要抓軍權,你給他做總書記,他說不定還不滿意,但真讓他坐上這個寶座,可又麻煩了。"考慮來考慮去,毛主席說:"讓他當總政委吧。"

就這樣,張國燾取代了周恩來在軍中的地位,成為紅軍的總政委和中央軍委的總負責者。而周則調中央常委工作,在張沒有熟悉情況前,暫留軍委幫助工作。在與張國燾的鬥法中,更能顯出毛澤東心計的是,由於周恩來在黨內的人緣很好,又擅長和各種人打交道,為了避免周被張拉過去,形成張、周兩人聯手的局面,毛又預作防範,隨後任命周為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善於搞陰謀詭計的毛澤東在這裡施展的是借花獻佛的一箭雙鵰之計:既用畫餅充飢的方式(紅軍總政委一職早已變得有名無實),暫時吊住了張國燾攫取軍權的胃口;又不動聲色地搬掉了周恩來這塊仍在名義上妨礙他發號施令的絆腳石,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一方面軍中的領導地位。

恰好就在這時,周恩來病倒了,得的是肝膿瘍,病情來勢凶猛,連日高燒不退,不能進食,當時急需排膿,但在行軍途中又沒有條件開刀,醫生只好用冰塊敷在肝區上降溫,其餘就只好聽天由命了。

周恩來病倒而暫時不能理事。正好給毛澤東提供了一個可趁之機來改變遵義會議上作出的決定,使他在軍中的領導地位名正言順。在周因病無法出席會議的情況下,他和張聞天以"調整常委分工"的名義,聯手合演了一出對周氏的"缺席撤換"。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作出決定,由毛取代周分工負責軍事工作。從此,毛澤東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共軍事上的最高領導人。這時距遵義會議已經過了半年。

然而,毛澤東還不想善罷甘休,儘管他已經正式坐上了軍中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卻仍對周恩來感到不甚放心,因為取代周的方式畢竟不那麼光彩而令毛時時感到心虛。再加上週是中共軍隊的創始人,並且仍然擔任著中央軍委的副主席,在軍中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毛十分擔心周目前的讓權退讓只是策略上的暫時隱忍,一旦時機有利,他將會捲土重來。因此,毛決定趁熱打鐵,借與張國燾鬥爭之機,進一步削減周的權力。

一九三五年九月上旬,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單獨北上,擺脫紅四方面軍後,隨後在俄界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毛在會上報告同張國燾爭論的經過和今後的行動方針。會議決定將紅一、三軍團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由彭德懷任司令員,毛自任政委。同時決定以彭德懷、林彪、毛澤東、王稼祥、周恩來為"五人團",負責處理軍中大事。這樣一來,周恩來不僅在無形之中失去了原先在讓出紅軍總政委後擔任的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而且在"五人團"中是唯一一個沒有實際軍職的人,因而在軍中的地位大為跌落,變得可有可無。

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紅軍到達陝北後,周恩來甚至幾乎被排擠出軍隊。由張聞天出面,藉由擔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朱德滯留四方面軍,需要在組織上作出調整,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常委分工方案,提議:軍事工作方面成立軍委,由毛任主席,而周改為負責黨的組織局工作。

由於這一方案排周的意味太過明顯,連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的政治盟友王稼祥都覺得看不過去,主動站出來替周恩來打抱不平,在會上頂了張聞天,提出周有多年從事軍事工作的經驗,還是留在軍中為好。毛一見張的方案碰了釘子,又轉而出來做好人,假惺惺地推讓說,軍事工作仍由周負責,自己當副手。

對毛澤東這種表面文章,周恩來當然心知其意,無非是不想讓自己染指軍隊,而讓他一人獨攬軍中大權。周雖願意讓毛主持軍事,但也不想就這樣被排擠出局,於是順水推舟,表態說:個人願意做軍事工作,但領導不必更換,由毛任主席。就這樣,毛出任了所謂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原中央軍委)主席,而周則繼續留任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正式作了毛的副手。

從此以後,這種格局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中共建政初期,毛澤東後來之所以容忍周恩來一直留在軍中,主要的是需要周做實際工作。原因在於毛缺乏組織能力,而且不願做具體工作;而這恰恰是周氏的所長,正是毛需要依賴他的地方。

毛澤東改變了企圖將周恩來完全排擠出軍隊的念頭,轉而採取了又打又拉的兩手策略:既把周視為可能向他在軍中的領導地位挑戰的對手而始終存有戒心,不斷敲打,又把他看作是可以爭取和使用的對象。終其一生,毛對周始終沒有擺脫這種矛盾心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