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祈年殿
古人敬奉天地神明,首先是體現在歷朝歷代皇帝的祭祀上。
祭祀分為大祀、中祀、小祀;而不同的朝代,祭祀的內容有些不同,但都大同小異。以唐朝為例,"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祇、神州及宗廟為大祀。社稷、日月星辰、先代帝王(上古五帝等)、岳鎮(五嶽及其它山脈)、海瀆(江海)、帝社(農神後稷)、先蠶(教民育蠶之神,由皇后主祭)、釋奠(至聖先師孔子)為中祀。司中(星名)、司命(星名)、風伯、雨師、諸星、山林川澤之屬為小祀。"(《舊唐書.志第一》)
大祀中的"宗廟"是指祭開國皇帝或皇帝的先祖,歷代都是如此。為什麼在祭天的時候要祭皇帝的先祖呢?因為《孝經》云:"孝莫大於嚴父(尊敬父親),嚴父莫大於配天(祭天時以先祖配祭)。"因此,自唐高宗開始,唐朝歷代的皇帝在祭天時都以唐高祖和唐太宗配祭(配享)。
另外,唐朝與其它朝代不同的是,唐朝的皇帝把老子(李耳)奉為開宗之祖,所以在四季的祭祀時,都要祭老子。
祭祀的每一個過程都必須唱相應的郊廟歌辭來讚頌天地神明;比如在唐朝的太清宮祭老子的時候,三次上香都必須唱辭:
【郊廟歌辭.太清宮樂章.香初上】(《全唐詩.卷十四》以下同)
肅肅我祖,綿綿道宗。至感潛達,靈心暗通。雲輧御氣,芝蓋隨風。四時禋祀,萬國來同。
【郊廟歌辭.太清宮樂章.再上】
仙宗績道,我李承天。慶深虛極,符光像先。俗登仁壽,化闡蟺涓。五千貽範,億萬斯年。
【郊廟歌辭.太清宮樂章.終上】
不宰元功,無為上聖。洪源長發,誕受天命。金奏迎真,璇宮展盛。備禮周樂,垂光儲慶。
古代有句俗話說得好:"上行下效",也就是皇帝怎麼做,官員及老百姓也都跟著學。由於歷代皇帝都敬奉天地神明,那麼官員及老百姓當然也不例外。在這種時候,社會的道德就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因為人都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就不會明明白白的去做壞事了。筆者這裡講的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當然,在中國古代有太平盛世的時代,也有亂世及戰爭年代。古人也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的。
宇宙中的生命是有等級的,體現在人間,人就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在中國古代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什麼人該有什麼樣的享受,該用什麼樣的禮節;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對於熟讀四書五經的皇帝及文人,都很清楚。不知道禮節的人,除非終老於鄉野之間,如果出去行走社會或考取功名,說錯一句話,也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也許有人會問:那皇帝說話也有忌諱嗎?當然有,皇帝也不是隨便什麼話都可以說的,筆者舉一個例子。
莊子的著作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有一位叫崔瞿的人問道於老子,老子在回答崔瞿提問時,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老聃曰)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莊子.在宥第十一》)
歷代的皇帝,信奉老莊學說或看過莊子著作的不少,可是沒有哪一位皇帝敢引用老子的話,說出對黃帝及堯、舜不敬的語言;也沒有哪一位皇帝敢說人不該奉行仁義道德的;更沒有哪位皇帝敢對老子發表不敬的評論。皇帝不敢說,那麼古代的文人也沒有誰敢引用老子的話,說出對黃帝及堯、舜等上古聖王的不敬的語言。誰如果這樣做了,誰就等於是不想活了。因為黃帝及堯、舜等是歷代帝王在祭祀中頂禮膜拜、奉若神明的上古聖王,誰敢對他們不敬,就等於是做了一件讓皇帝無法容忍的事情,當然就會招惹殺身之禍。或許有人會說,老子那樣講的。老子是誰?道家的創始人,在古人的心目中,他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子能說的話,你一個凡人,就敢隨便亂學和亂說嗎?
過去的修道人也沒有誰去評論老子的這段話,因為大家知道,老子所說的不是常人社會的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由於信奉天地神明,人們對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分得很清楚。
當然,古人敬奉天地神明的具體例子是很多的,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主要是從大的方面來介紹這件事情。筆者認為,我們現在的人,應該跟古人學習,對天地神明心懷敬畏,對那些開創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古聖先賢心存敬仰,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這樣也許會少惹很多麻煩。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