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中國經濟簡單的事實 深重的危機(圖)
首先,隨著西方負債式消費模式一去不返,過去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湧向中國的情景在未來很難再現。即使中國外銷的很多產品屬於生活必需品,外國人不得不購買,但其需求的增速亦將大大放緩,不足以拉動中國外向性經濟繼續快速成長,更不用說那些在出口中佔有很大比例,可有可無的非生活必需品了!不僅如此,這些低端的生活必需品在生產方面可替代性很強,越南印度等國都要擠進來分一杯羹,在與它們的競爭中,中國最終能夠保有多少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
其次,一旦外需不振,中國以沿海地區為中心帶動內部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式也將陷入困境。外向型企業取得不了利潤,與其相關的各類人群的收入必將大受影響,而這些人恰恰又是中國最具購買力的消費者。可以想見,如果他們的收入萎縮不前的話,沿海地區的樓市、車市和中高檔消費品市場都將遭受打擊,這無疑又是提振中國內需的一大障礙,並會隨著危機的延續而逐日加深。從這個意義上講,期望內部市場與外部危機相隔離,根本就是一種幻想!
再次,中國早已面臨著馬克思所說的源於分配不均的生產危機。也即由於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平等,企業對消費品的生產能力已經大大超過了社會大眾的購買能力。在以往,這種分配危機僅僅只是隱性存在,因為中國企業有著龐大的海外消費市場,國外消費可以代替國內消費。但現在海外消費市場顯然已經不能再消化超出中國內部購買能力的這部分產品,而中國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又決定了促動民眾擴大內需必須以改變現在的財富分配格局為前提,而後者的實現難度可以說人所共知。
最後,現在大家都將眼光聚集於政府,期盼能夠通過政府投資帶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境。但是請記住,凱恩斯主義從未得到過事實的驗證,所謂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也僅僅只是理論的假說。政府的投資行為,至多只能減緩一點危機時的痛楚,而在創造財富和需求方面永遠不可能比得上市場本身有效。如果中國市場經濟的自然供需無法恢復平衡,政府投資只會浪費掉本可用於改善民生的資源,而不可能拯救中國的經濟。
綜上所述,在這次世界性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所遭遇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很難再持續下去,最為關鍵的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自發動力正在愈益減弱,如果不能使其重新煥發生機,經濟陷入長期停滯與衰退並非沒有可能。但就像經濟危機是不可預見的一樣,中國經濟到底走向何方也不可預見。中國經濟究竟能不能夠克服上面的這些問題,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
- 關鍵字搜索:
-
簡中
來源: 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C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