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各界追思民主先驅戈揚(圖)

1月24日,紐約各界在法拉盛喜來登飯店舉行戈揚追思會,悼念這位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奮鬥了大半生的先驅。圖為嚴家祺先生在發言。

"探望你的時候, 也探望刻寫在你眼睛裡的歷史。"(陳破空-悼戈揚)。1月24日,紐約各界在法拉盛喜來登飯店舉行戈揚追思會,悼念這位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奮鬥了大半生的先驅。

戈揚是流亡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中最年長者和原在中共體制內職位最高、資格最老者之一。她從2004年就已出現老年痴呆症狀,近年來更逐漸失去意識。2009年1月18日凌晨在法拉盛的紐約皇后醫療中心去世,享年93歲。

參加追思會的有戈揚的老伴司馬璐、政治學家嚴家祺、"河殤"撰稿人蘇曉康、布朗大學沃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文立、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於金山、《北京之春》主編胡平、中國憲政協進會理事長王軍濤、香港《開放》雜誌總編金鐘、政治評論家陳破空以及戈揚生前的好友曾慧燕等近百人。發自中國大陸的唁電、代讀的悼詞。王丹、郭羅基等因故不能前來紐約而傳來了書面發言稿。

原人民日報社社長胡績偉、原新華社副社長李普等10人發來了悼詞。悼詞由原《新觀察》編委艾端午宣讀。悼詞稱戈揚是"老資格的民主戰士","把寫作、編輯和爭取自由民主事業結合成生命之花"。悼詞說:"<新觀察>雜誌是她留給世間的珍貴精神遺產,這是一部呼喚並記錄中國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美好生活的歷史長卷 。"

悼詞說:"1957年和1989年《新觀察》兩次被查封,戈揚也先後被扣上‘右派'和‘自由化'的帽子,有家難歸、有國難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戈揚就是《新觀察》,《新觀察》就是戈揚。" 原《新觀察》的10多位同事也發來唁電錶示悼念。

著名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老人是戈揚青梅竹馬的同鄉,他們於2002年9月13日在紐約締結連理,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黃昏之戀。老人坐在輪椅上哭訴:"戈揚,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有說不完的故事,談不完的往事。我們從小在一起,老年又在一起。你永遠在我的身邊。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分開過。"

王丹在他的書面發言中讚揚戈揚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火炬手,並表示一定要把這個傳下來的火炬護持好,讓中國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一直燃燒下去。他對戈揚的一生做出了這樣的概括,"在中國的現代史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面對國民黨的專制腐敗,面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決心投身革命,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把中國建設成為民主自由的國度,這是他們年輕時代的理想。然後所謂的革命成功了,他們卻逐漸發現,在革命背後的,依然是他們曾經熟悉的和憤恨的極權專制,於是在他們的黃昏晚年,他們再一次投身新的革命,用他們生命中最後的光彩,繼續為中國爭取一個民主自由的未來。這是他們晚年的理想。歲月流逝,世事滄桑,人與物都改變了很多。但是對他們來說唯有理想主義的熱情沒有改變,他們是我們這個民族值得記錄,值得驕傲的一代理想主義者。我們的戈楊阿姨就是這一代理想主義者的代表。"

嚴家祺在發言中講述了戈揚不能回國的原因。雖然她曾是高級幹部,但是因為她在89年4月19日在中宣部召開紀念胡耀邦的座談會,引起鄧小平的不滿,後來還被中共定為煽動89民運的罪狀。因此她回去很可能重複她曾經經歷過20多年的奴役生活。

於金山先生代表華人社區對戈揚的逝世表示哀悼。他認為戈揚一生對民主事業所做的一切是非常有價值的。他希望大家不要認為民運是處於低谷時期,他認為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希望大家保持信念繼續努力奮鬥下去。

金鐘先生在發言中談起了在上世紀30年代曾有四位名女記者從重慶投奔到延安,戈揚就是其中一個,但這四位名女記者後來都經歷了悲慘的命運--要麼自殺,要麼被迫害至死。

其他的發言中,大家都讚揚戈揚剛毅的性格和樂觀的精神。正是這樣的性格和精神,使得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到了晚年都還能對生命充滿著活力來面對艱辛的流亡生活,一直活到94歲。

戈揚早年受中共宣傳影響,曾到延安在鄧穎超手下工作。1941年參加新四軍。歷任新四軍新華支社主任、新華分社社長,新華社華中分社副主任、華東總分社副總編輯,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上海《解放日報》駐京辦事處主任等職。

但這位曾仰慕共產黨的熱血青年後來卻慘遭共產黨的迫害,數次開除黨籍,她於1957年被劃為右派,前後下放"勞動改造"21年。80年代末,《新觀察》因支持改革派被停刊,戈揚再次被開除黨籍。晚年不得不流落他鄉,去世前也未能落葉歸根。

紐約各界在法拉盛喜來登飯店舉行戈揚追思會,悼念這位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奮鬥了大半生的先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